戟拾沙中铁,人耕郭外田。
《古城·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遗迹的感慨与追忆。诗人通过“古迹凭谁问”,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过往的追寻。残碑上的文字仅能记录年代,却无法诉说往昔的故事,这引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思。
“荒城今若此,古堞久颓然”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古城如今的荒凉景象,城墙早已破败不堪,岁月的痕迹在每一砖一瓦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时间的力量,以及它对物质世界的影响。
接下来,“戟拾沙中铁,人耕郭外田”描绘了古城周边的景象,铁戟被埋藏在沙土之中,而人们则在城郭之外辛勤耕作。这一场景既展示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也暗示了历史的延续性,即使在最荒凉的地方,生命依然顽强地生长。
最后,“倦倚危石坐,老树郁春烟”以静态的画面收尾,倦怠的人倚靠在险峻的岩石上,老树在春日的烟雾中显得生机勃勃。这样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还蕴含着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城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以及对生命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
山居秋更鲜,秋江相映碧。
独临沧洲路,如待挂帆客。
遂使康乐侯,披榛著双屐。
入云开岭道,永日寻泉脉。
古寺隐青冥,空中寒磬夕。
苍苔绝行径,飞鸟无去迹。
树杪下归人,水声过幽石。
任情趣逾远,移步奇屡易。
萝木静蒙蒙,风烟深寂寂。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送金昌宗归钱塘
新家浙江上,独泛落潮归。
秋水照华发,凉风生褐衣。
柴门嘶马少,藜杖拜人稀。
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