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矣吁何及,归欤幸少休。
雨晴寒自戢,桂魄更添愁。
登场(dēng chǎ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或特定场合中。
桂魄(guì pò)的意思:指月亮的明亮光辉。比喻人的才华出众、美德高尚。
寄榻(jì tà)的意思:
犹寄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僕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不嫌荒陋,无烦他适。”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戊戌仲秋,寄榻抚 粤 使者宾舍。”
浃日(jiā rì)的意思:指天色已晚,日落西山。
麦秋(mài qiū)的意思:指麦子成熟的季节,也比喻事物到了成熟、收获的时候。
僧夏(sēng xià)的意思:指人们通过修行追求安宁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重裘(chóng qiú)的意思:形容穿着厚重的衣物。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与麦秋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寄榻逢僧夏”点明了诗人身处他乡,夏日里偶遇僧侣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禅意的氛围。接着,“登场喜麦秋”表达了对丰收季节的喜悦之情,麦秋是收获的季节,诗人内心充满满足与欢愉。
“一风将浃日,四月尚重裘”描述了一阵风后,连续多日的温暖天气突然变得寒冷,四月里还穿着厚重的衣物,暗示了天气变化之大,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反常气候的不适应和些许无奈。
“去矣吁何及,归欤幸少休”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改变当前处境的感叹以及对短暂休息的渴望。这里的“去矣”和“归欤”分别表达了离开与回归的愿望,但“何及”和“幸少休”的转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最后,“雨晴寒自戢,桂魄更添愁”描绘了雨后的寒冷景象,月亮(桂魄)的出现反而增添了诗人的忧愁。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象的描写,也蕴含了诗人复杂的心情,可能包含了对未来的忧虑、对现状的不满或是对某种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天气变化和个人情感的敏感捕捉,以及在特定情境下所引发的思考和情绪波动。
踏尽青山兴未还,帝乡仍到白云间。
琼楼特起三千界,绛阙遥封百二关。
自拟探游穷地脉,谁论呼吸近天颜。
亦知怡悦幽人事,持赠聊当茂宰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