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鳞慰余哭子有答·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于鳞慰余哭子有答(其二)》。诗中表达了一位父亲在失去儿子后内心的痛苦与孤独,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希望。
“十年空抱两麒麟”,开篇即以“两麒麟”比喻已故的儿子,表达了对儿子的深深怀念。十年的时光,父亲依然无法释怀,心中满是对儿子的思念。
“依旧天涯一病身”,接着描述了父亲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态。尽管时间流逝,但他的身体并未痊愈,心灵的创伤也未得到抚平,他仍旧处于孤独和病痛之中。
“欲付五车王粲去”,这里借用了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王粲的故事。王粲曾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曹操的赏识,被寄予厚望。父亲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想要将儿子的才华和遗志寄托给他人,希望能够有人继续传承和发扬儿子的精神。
“蓟门犹有受书人”,最后两句则透露出一丝希望。虽然失去了儿子,但父亲相信在遥远的地方,总有人愿意接受并传承儿子的知识和精神。这既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也是对儿子才华的一种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描绘了一个父亲在失去儿子后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一丝希望。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人性中的悲欢离合与坚韧不拔。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