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诸 官 游 招 隐 寺 唐 /王 昌 龄 山 馆 人 已 空 ,青 萝 换 风 雨 。自 从 永 明 世 ,月 向 龙 宫 吐 。凿 井 长 幽 泉 ,白 云 今 如 古 。应 真 坐 松 柏 ,锡 杖 挂 窗 户 。口 云 七 十 馀 ,能 救 诸 有 苦 。回 指 岩 树 花 ,如 闻 道 场 鼓 。金 色 身 坏 灭 ,真 如 性 无 主 。僚 友 同 一 心 ,清 光 遣 谁 取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窗户(chuāng hù)的意思:指人的眼睛,也比喻观察、了解事物的途径或窗口。
道场(dào chǎng)的意思:道场指的是佛教或道教修行者修炼的地方,也可泛指任何人修炼的场所。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馆人(guǎn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地方聚集了许多人。
坏灭(huài miè)的意思:形容被毁坏或消灭得非常彻底。
回指(huí zhǐ)的意思:回指是指回答别人的指责或攻击,以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反击。
金色(jīn sè)的意思:指金黄色,形容光彩夺目、富有贵气。
僚友(liáo yǒu)的意思:指同事或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支持、团结的关系。
龙宫(lóng gōng)的意思:指奢华、宏伟的宫殿或居所。
明世(míng shì)的意思:明世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明”指明亮、清晰,而“世”表示世界、人世间。整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才华、品德或行为在世人中得到广泛认可和赞许。
清光(qīng guāng)的意思:指光亮、明亮
青萝(qīng luó)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繁花似锦。
色身(sè shēn)的意思:指人的外貌、容貌。也可指人的身体、肉体。
山馆(shān guǎn)的意思:指山上的茅屋,比喻简陋的住所。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同一(tóng yī)的意思:相同或一致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无主(wú zhǔ)的意思:没有主人或所有者。
锡杖(xī zhàng)的意思:指古代僧人所用的金属杖,比喻高僧、高人的德行和修为。
一心(yī xīn)的意思:全心全意、专心致志
应真(yìng zhēn)的意思:应当真实、真诚
幽泉(yōu quán)的意思:指深藏在幽静山谷中的泉水,比喻隐藏在深处的才华或美德。
凿井(záo jǐng)的意思:指通过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真如(zhēn rú)的意思:真实的样子或本来的样子。
诸有(zhū yǒu)的意思:指众多的事物或者人,表示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自从(zì cóng)的意思:自从表示一个事件或情况开始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 注释
- 山馆:山中的客舍或住所。
青萝:绿色的藤蔓植物,这里指藤萝缠绕的样子。
永明世:指历史上的某个时期,这里泛指古代。
龙宫:神话中龙王居住的宫殿,常用来形容神秘而美好的地方。
凿井:挖掘水井。
幽泉:深邃而清幽的泉水。
白云:此处比喻为自然界的恒常变化。
应真:指得道的高僧或修行者。
锡杖:僧侣携带的行走辅助工具,也象征身份。
口云:口中说。
七十馀:七十多岁。
诸有苦:一切众生的苦难。
回指:指向回转。
岩树花:岩石旁树木的花朵。
道场鼓:寺庙中用于集会或诵经时的鼓声。
金色身:佛的光辉肉身。
坏灭:消失、灭亡。
真如性:佛教术语,指不变的真理或本质。
僚友:同事或朋友。
同一心:心意相通。
清光:这里指月光或清朗的光芒。
- 翻译
- 山中客舍人已离去,藤萝缠绕历经风和雨。
自古永明时代起,月亮就在龙宫前升起。
挖的井水长流不息,白云苍狗,古今如此相似。
修行者静坐松柏间,禅杖挂在窗边或门扉。
口中言说自己年过七旬,能解救众生诸多苦难。
手指山岩上的树花,仿佛听到道场的法鼓声响起。
即使金色佛身终将消逝,真如佛性却无从执掌主控。
同僚朋友心心相印,清朗的月光又该由谁来挽留。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在山中静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开篇"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设定了一个寂寞孤独的山中环境,"青萝"指的是藤蔓,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
接着"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诗人提到了过去的某个时期(永明),月亮似乎在对着神秘的龙宫发出了光芒。这里可能隐喻了诗人对于过去事物或文化的怀念和追思。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凿井得水象征着对生命本源的探求,而"白云今如古"则展现了时间的静止感和永恒性。
在"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一句中,诗人以"应真"自称,表明其修道的身份。坐在松柏之间,与自然合一,而锡杖挂于窗户,则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景象。
随后的"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可能指的是诗人已高龄,但仍保持着慈悲心愿意帮助世间所有受苦之人。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则是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某种超验体验,似乎听到了一种象征性的法会钟声。
最后两句"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表达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对道德修为的坚守,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心灵相通和共同追求清净之境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