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欠缺圣非馀,此性皆由气与虚。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晦 庵 先 生 韵 自 警 宋 /丘 葵 我 非 欠 缺 圣 非 余 ,此 性 皆 由 气 与 虚 。欲 认 存 亡 为 出 入 ,莫 嫌 粗 粝 慕 膏 腴 。仰 鑽 未 得 有 门 入 ,酬 酢 方 知 讲 学 疏 。一 息 犹 存 毋 敢 懈 ,从 今 要 下 死 工 夫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酬酢(chóu zuò)的意思:回报恩情,报答别人的好意
出入(chū rù)的意思:指出入门户,进出行动。
从今(cóng jīn)的意思:从今以后;从现在开始。
粗粝(cū lì)的意思:粗糙、粗劣。
存亡(cún wáng)的意思:指生存与灭亡,存活与毁灭。
膏腴(gāo yú)的意思:形容土地肥沃、富饶,也可用来形容文章或诗词优美丰富。
工夫(gōng fu)的意思:指时间、精力和努力所花费的工夫。
讲学(jiǎng xué)的意思:指教授或传授学问知识。
欠缺(qiàn quē)的意思:指缺乏、不足,常用来形容某种资源或条件的不充足。
亡为(wáng wéi)的意思:指人们在某种情况下,为了保全自己而放弃原则、背叛信仰的行为。
仰钻(yǎng zuān)的意思:仰望并向上攀爬
一息(yī xī)的意思:一息指呼吸的间隔,也引申为生命的最后一口气。形容非常危急、紧迫,只差一点点就达到极限。
有门(yǒu mén)的意思:指有门槛或限制,不是随便进入或参与的。
- 注释
- 我:自我。
非:不是。
欠缺:缺乏。
圣:圣人。
馀:多余。
此性:这种天性。
皆:都。
由:由...决定。
气:气质。
虚:虚空。
欲:想要。
认:识别。
存:存在。
出入:进出,比喻生死。
粗粝:粗糙。
膏腴:肥美,比喻丰富。
仰钻:向上探索。
未得:未能找到。
有门入:入门之路。
酬酢:交际应酬,引申为学术交流。
讲学疏:学术研究不足。
一息:一口气,比喻生命。
犹:还。
毋敢:不敢。
懈:懈怠。
死工夫:极尽全力的努力。
- 翻译
- 我并非缺少圣贤之德,这种本性全由气质和虚空构成。
试图将生存与死亡看作两种状态,不要嫌弃粗陋而向往富饶。
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找不到入门之径,才意识到学术交流的不足。
只要生命尚存,就不能松懈,从现在起要全力以赴地努力学习。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丘葵的作品,名为《次晦庵先生韵自警》。从内容来看,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个人品德修养和学问探索的自我警醒。
"我非欠缺圣非馀,此性皆由气与虚。" 这两句开篇直接指出自己的性情并非不够崇高或过于平庸,而是来源于内在的气质和外界的影响,表明诗人对自我的深刻认识。
"欲认存亡为出入,莫嫌粗粝慕膏腴。" 这两句则是在说要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将生与死、进与退视作自然过程,不必苛求完美无瑕,也不应过分追求华丽的外表。
"仰钻未得有门入,酬酢方知讲学疏。"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但同时也感到困难重重,尚未找到打开智慧之门的方法,只能在学习中不断地领悟。
"一息犹存毋敢懈,从今要下死工夫。"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即使生命只剩最后一口气,也绝不放松警惕,必须从此刻起更加努力,不负韶光。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我修养与学问追求的深刻思考和坚定的决心。通过这组四句,丘葵展现了自己对内外世界的洞察力,以及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不屈不挠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