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识万理,进界无止满。
徒爱境致幽,辄复纡画䍐。
松翻绿云涛,竹带碧琅粉。
不历百磴艰,安知十里近。
不断(bù duàn)的意思:不间断地、持续不断地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高峰(gāo fēng)的意思:高峰指的是山峰的顶端,也引申为事物的巅峰或顶点。
惯经(guàn jīng)的意思:指经验丰富,对某种事物或工作有熟练的掌握和处理能力。
观海(guān hǎi)的意思:观察大海,比喻眺望远方或事物的发展变化。
和南(hé nán)的意思:和南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气候炎热、闷热。
夹道(jiā dào)的意思:指被夹在两者之间,无法自由行动或选择的境地。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岚翠(lán cuì)的意思:形容山色或水色美丽而多彩。
平坦(píng tǎn)的意思:形容平凡无奇,没有特色或特点。
前日(qián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一天,特指前一天或前几天。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山花(shān huā)的意思:山中的花朵,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或物。
韬光(tāo guāng)的意思:韬光意指隐藏才能、避免显露自己的才华或实力。
以此(yǐ cǐ)的意思:以此意为根据这个,以这个为依据。
云涛(yún tāo)的意思:指云彩和波涛,形容气势磅礴、浩大壮丽的景象。
重重(chóng chóng)的意思:重复叠加,层层叠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韬光到登高,再由高处回望韬光的过程,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换与心境的起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海”、“高峰”、“岚翠”、“山鸟”、“山花”、“绿云涛”、“碧琅粉”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山林间的美丽画卷。
首句“前日坐韬光,观海穷境远”,诗人回忆起前日静坐于韬光之所,远眺大海,感受到视野的尽头是无限的广阔。接着,“今日登高峰,韬光又平坦”,描述了今日登高后,回望韬光时的景象变得开阔平缓,暗示着视角的转变带来了新的认知体验。
“以此识万理,进界无止满”,诗人通过这次经历,领悟到了万物的道理,认识到境界的提升是没有尽头的。接下来的“徒爱境致幽,辄复纡画䍐”,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但同时也意识到这种喜爱可能会带来束缚。
“岚翠度重重,径险遵踠踠”,描绘了山间雾气缭绕、路径崎岖的景象,体现了自然环境的险峻与神秘。随后,“山鸟及山花,夹道纷不断”,山中的生灵与花朵在道路两旁繁盛生长,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松翻绿云涛,竹带碧琅粉”,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松树与竹子,它们仿佛在云涛中翻滚,竹叶则如同碧玉般的粉末,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
“不历百磴艰,安知十里近”,通过这一句,诗人强调了只有经历了艰难的攀登,才能真正体会到距离的短促与亲近。最后,“山僧纵惯经,和南笑而莞”,以山僧的淡定与微笑,结束全诗,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才是永恒的宝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细腻,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在自然与心灵的双重探索中寻找真我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