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山 城 月 夜 自 和 东 行 集 句 韵 明 /陈 循 蟾 光 如 水 浸 清 秋 ,防 塞 将 军 在 戍 楼 。千 里 无 尘 烽 火 寂 ,夜 深 犹 起 看 旄 头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蟾光(chán guāng)的意思:指月光或明亮的光线。
防塞(fáng sāi)的意思:预防堵塞,防止交通堵塞或其他事物的阻塞。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旄头(máo tóu)的意思:指旗帜的顶端,也泛指旗帜。用来形容人的威风和威严。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戍楼(shù lóu)的意思:指军队在边防地区建立的防御工事,也用来比喻守卫边疆、保卫国家的人。
无尘(wú chén)的意思:没有灰尘,指清洁整洁。
夜深(yè shēn)的意思:指夜晚时间已经很深,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夜的画面。"蟾光如水浸清秋",诗人以月光比作清澈秋水,形象地写出夜晚月色的明亮与寂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防塞将军在戍楼",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表达了对戍守边疆的将军的敬意和对戍守职责的严肃性。
"千里无尘烽火寂",进一步渲染了边关的安宁,烽火久不燃起,意味着战事暂息,万里疆域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夜深犹起看旄头",将军即使深夜也不忘职责,仍然起身眺望远方,那象征军令的旄头,体现了他的警惕和忠诚。
整体来看,陈循的《山城月夜自和东行集句韵》通过月夜的景色和将军的行动,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戍边者的坚韧,寓含了对国家安宁的珍视和对戍边将士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陈沧洲家藏王甥至之山水图
公乃王郎之舅氏,昔年遣兴沧洲趣。
白水应同万古心,青山不尽平生意。
初疑衡霍乱峰回,石廪芙蓉天上开。
又疑瀑布香炉顶,飞红沓翠空中来。
连林杂树纷隈澚,屋头清晖霁人目。
片片春云带鹤还,淙淙野水流冰绿。
云间鸡犬更谁家,云际风泉半落花。
回岩积霭天梯小,绝壁悬萝鸟道斜。
白头久叹同声远,临水看山梦犹懒。
濯足矶边月自明,弄琴石上苔应满。
不见羊昙四十春,西州云物几回新。
丹青此日堪惆怅,岂必山阳笛里人。
赋得鹤山访旧送别余缓自军中还温陵寻许秀才
余生笑结曼胡缨,许子衣褐应逃名。
绿波芳草怨离别,渭树江云今古情。
昨夜城头吹笛声,相思起听落梅行。
梅花江上潮空白,黄鹤山中月自明。
石田茆舍温陵上,饭稻看书亦疏放。
去日儿童半白头,旧时猿鹤今无恙。
念此令人思转悲,乡心已挂刺桐枝。
明朝疋马温陵道,不负秋风鸡黍期。
送别陈思孝赴天京兼寄董郑二先辈
沙口柳条色,沧波断归鸿。
君承紫泥诏,西上蓬莱宫。
忆君久抱干将器,三尺鹈膏未曾试。
君不见骅骝叱拨人岂知,一蹴方看小千里。
黄金不独累层台,宣室犹闻此夜开。
郭隗已知天下士,汉文偏爱洛阳才。
只今四海同车辙,万乘宵衣候明哲。
报主应怀国士恩,承家莫负郎官节。
郑虔况是槁门客,早晚龙池道相忆。
仲舒三策已成名,阙下相逢亦寄声。
青丝白马金陵道,酒幔河桥对春草。
天朝此去故人多,江海谁怜布衣老。
舟从故里莫停桡,春水桃花半落潮。
自惭落拓空华发,看尔飞腾上赤霄。
《送别陈思孝赴天京兼寄董郑二先辈》【明·王恭】沙口柳条色,沧波断归鸿。君承紫泥诏,西上蓬莱宫。忆君久抱干将器,三尺鹈膏未曾试。君不见骅骝叱拨人岂知,一蹴方看小千里。黄金不独累层台,宣室犹闻此夜开。郭隗已知天下士,汉文偏爱洛阳才。只今四海同车辙,万乘宵衣候明哲。报主应怀国士恩,承家莫负郎官节。郑虔况是槁门客,早晚龙池道相忆。仲舒三策已成名,阙下相逢亦寄声。青丝白马金陵道,酒幔河桥对春草。天朝此去故人多,江海谁怜布衣老。舟从故里莫停桡,春水桃花半落潮。自惭落拓空华发,看尔飞腾上赤霄。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3467c699f731e7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