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吹柳拂堤匀,人去堤空草自春。
却笑樊笼双短鬓,几能来此濯氛尘。
樊笼(fán lóng)的意思:指束缚人的环境或条件,比喻限制人自由发展的环境或条件。
方外(fāng wài)的意思:方外指的是离开尘世纷扰的世外桃源,也可以表示远离俗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空草(kōng cǎo)的意思:指没有实际价值或用途的东西。
渌水(lù shuǐ)的意思:比喻人的才情、品德等像清澈的水一样纯洁无瑕。
螺髻(luó jì)的意思:形容女子盘发成螺旋状。
茅椒(máo jiāo)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状态或形状像茅草或青椒一样,不成熟、不完美或不健康。
青螺(qīng luó)的意思:指人的脸色发青,形容惊恐、害怕的样子。
水滨(shuǐ bīn)的意思:指水边、水旁。
湘裙(xiāng qún)的意思:湘裙是指湖南地区传统的女子裙子,也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青螺髻(qīng luó jì)的意思:形容女子的发型盘成螺髻,青色代表年轻美丽。
这首诗描绘了苏堤在晚风轻拂下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晚风轻拂,柳枝轻摆,堤岸上的人迹已稀,唯有绿草在春风中自得其乐。诗人通过“人去堤空草自春”一句,巧妙地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
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湖面,潭中的月影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趣味。“潭月尚留方外趣”,这里的“方外”指的是超脱世俗的境界,月影在水中留下的是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湘裙谁咏景中人”,这一句则引出了对美好景致中人的遐想,似乎在询问,是谁能够在这如画的景致中吟唱出心中的感慨?这种提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后半部分,诗人以“茅椒山拥青螺髻,䆗窱烟迷渌水滨”描绘了一幅山色与烟波相映成趣的画面,山峰如同青螺般秀美,烟雾缭绕于绿水之畔,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
最后,“却笑樊笼双短鬓,几能来此濯氛尘”两句,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纯净生活的追求,也暗含了对现实束缚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堤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