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阗玉韘》
《和阗玉韘》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方物和阗献,良㻌器用资。

矢催肃慎氏,绩底羯涝支。

德佩犹堪绎,武成敢即熙。

叔孙非所拟,惟切燠休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方物(fāng wù)的意思:方物是指方形的东西,也用来形容规矩、整齐的事物。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器用(qì yòng)的意思:指人的技能或能力非常高超,善于使用各种工具和器具,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叔孙(shū sūn)的意思:指叔父和侄子之间的亲属关系。

肃慎(sù shèn)的意思:谨慎、恭敬、庄重。

所拟(suǒ nǐ)的意思:所谓的、所称为的。

物和(wù hé)的意思:指物品相互和谐、协调。

武成(wǔ chéng)的意思:指通过武力征服,达到统治的目的。

燠休(yù xiū)的意思:指火势猛烈,无法控制,形容局势非常紧急。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主题为和阗玉韘。诗中以和阗玉韘为载体,表达了对和阗玉的赞美与珍视,同时也融入了对古代文明的追溯与思考。

首句“方物和阗献”,开篇点明和阗作为一方宝地,贡献出珍贵的玉石,引出主题。接着“良㻌器用资”一句,赞美和阗玉不仅质地优良,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体现了其实用价值。

“矢催肃慎氏,绩底羯涝支”两句,运用历史典故,将和阗玉与古代民族的贡献相联系,暗示和阗玉在历史上曾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与政治意义。通过“德佩犹堪绎,武成敢即熙”进一步强调和阗玉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物质属性,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道德象征。

最后,“叔孙非所拟,惟切燠休思”则以叔孙的故事为喻,表达对和阗玉的敬重之情,同时流露出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和阗玉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田夫谣送马瑞河父母之沾益

田夫无外事,惟有佃其田。

腰镰与荷锄,两两相比肩。

偶尔理田器,相携向市廛。

忽闻城市言,官长近已迁。

行当舍我去,不复久留连。

仓忙到县门,车马已骈阗。

惊愕语同辈,兹事良已然。

自从官长来,于今五六年。

年年纳租后,家家饱粥饘。

鸡犬夜不惊,村舍常安眠。

积谷为我赈,逋赋为我蠲。

时有三老来,化诲为我宣。

儿童各长成,恩德及茕㾓。

信是田家乐,赖得官长贤。

自谓长若斯,闾里得生全。

今去欲何之,惝恍心若煎。

去从官长去,不知何时还。

来时不预料,囊无送刘钱。

徒尔卧辕下,相将车牵牵。

闻说官长去,行行向南滇。

滇南万馀里,道路太绵延。

中复经巫峡,崟崎摩苍天。

况当五月时,赤日赫如燀。

田夫有圆笠,不敢献君前。

但愿加餐食,以慰心拳拳。

尚来福吾民,勿此长弃捐。

仆夫早严驾,五马何翩翩。

云树隔行踪,有泪如迸泉。

(0)

恭题大阅图应制

我皇神圣能绳祖,威灵赫奕超千古。

岭表烽销瀚海清,犹自忧危思耀武。

三月三日天气和,五云高捧翠华过。

地动轰雷奔铁骑,丽天晴日照金戈。

辕门此际军威震,伐鼓鸣钲闻远近。

七校争誇貔虎姿,十干正演龙蛇阵。

纵横叱咤逞豪雄,角射当场技尽工。

健儿惯使千斤弩,侠少能开六石弓。

健儿侠少纷驰逐,夹道旁观俱詟服。

冠军原不让嫖姚,扛鼎何须羡贲育。

桓桓赳赳壮皇威,妙略英风播九围。

久闻关塞铙歌唱,坐见边庭羽檄稀。

太平日日谋桑土,战士人人沾雨露。

天下虽安未可忘,吾王一豫真为度。

只今将卒如云屯,禦敌年年更苦辛。

九边愿普投醪惠,万载常歌挟纩仁。

(0)

寿俞清庵博士八十

传经两地领诸儒,罢讲归来貌转臞。

桃李晚依台里柏,桑麻老傍社中榆。

筏曾渡海观能定,履惯登山醉不扶。

那羡磻溪后车载,申公徵驾待新蒲。

(0)

题季参知园

未老能辞禄,为园不出城。

石头攒树合,湖水应潮生。

仙梵邻僧送,春衣野客迎。

莺花新岁梦,鸡黍隔年情。

杯酒占星聚,笙歌渡月明。

频过倘不厌,吾亦薄浮荣。

(0)

苦旱

善病堪高卧,何当岁大祲。

云兴万户望,露祷一人心。

有待疑天意,无聊想陆沉。

祇忧鸡骨瘦,何以厌桑林。

(0)

哭施龙冈先生·其二

太守来雄郡,诸生满学宫。

论文多暇日,为政美清风。

除目投荒远,伤心阅数穷。

潸然国士泪,飘洒断云中。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