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八》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八》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山云元易雨,半日阴晴

远忽疑近,自昏还彻明

漏移茅宇湿,凉觉布衾轻。

预想登山路,崎岖可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日(bàn rì)的意思:半天,一段时间的一半。

布衾(bù qīn)的意思:指用布做的被褥或被子。

彻明(chè míng)的意思:完全透明,没有任何遮挡或隐瞒。

登山(dēng shān)的意思:登上山峰,比喻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可行(kě xíng)的意思:指某种行动或计划有可能成功或实施的意思。

崎岖(qí qū)的意思:形容道路或情况艰难、坎坷。

山路(shān lù)的意思:比喻困难险阻的道路。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阴晴(yīn qíng)的意思:指天空阴沉或晴朗的变化。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境况时好时坏。

预想(yù xiǎng)的意思:事先设想或推测

远忽(yuǎn hū)的意思:远离,忽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中元节期间,前往陵墓祭拜时遭遇的雨天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与人的情感交织。

首句“山云元易雨”,点明了山间云雾容易引发降雨的特点,为后续描述雨天景象埋下伏笔。接着,“半日几阴晴”则描绘了短暂时间内天气的多变,暗示了作者在前往陵墓的路上所经历的不稳定性。

“乍远忽疑近,自昏还彻明”两句,通过对比和转折,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雨中行进时的心理变化。远处的景物时隐时现,让人感到距离忽远忽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黄昏到黎明,时间的流逝也给作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漏移茅宇湿,凉觉布衾轻”则进一步描绘了雨中的环境氛围。雨水渗透到屋宇之中,使得空气变得湿润;同时,凉意透过轻薄的被褥,让作者感受到了秋雨的寒意。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变化,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微妙感受。

最后,“预想登山路,崎岖未可行”表达了作者对即将面临的登山之路的担忧与期待。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面对未知的崎岖山路,作者既有所期待,又怀有不安,这种复杂的心情,正是人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真实写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人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内心世界。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雨天景象图,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六十一邓高密侯

杖策从君,际时风云。少年秉钺,克树大勋。

将略既优,内行亦备。名高云台,光辅汉治。

(0)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五十二董江都

秦火初熄,典籍尚湮。子也杰出,倡始斯文。

独抱麟经,潜心大义。天人三策,治道攸寓。

(0)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三十六子游

所长擅科,知本之学。我思其人,简易宏廓。

礼乐为政,弦歌成音。学道之论,实契圣心。

(0)

王母蟠桃图为中丞张明崖母夫人寿六首·其二

鹤背扶摇九万风,眉山深处有仙宫。

黄封携得深杯献,人面蟠桃相映红。

(0)

公署偶述

古署深深闭曲房,客来不语对焚香。

从言寒日经檐短,无事閒中亦较长。

(0)

书扇勉馆生二首·其二

白日西飞东逝波,无闻吾已愧蹉跎。

后生堪畏还堪惜,可使光阴只漫过。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