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少年吟》
《少年吟》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古风

气血少年作事躁鲜谋。

任情败度惘惘省修

岁月推移,砻世若一磨。

与人砻气血,和平寡过

人智发多历,禽性驯久笼。

甫及造就时,乃知岁月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败度(bài dù)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行败坏、行为不端正。

寡过(guǎ guò)的意思:指人的过失、错误很少,品行端正。

和平(hé píng)的意思:

[释义]
(1) (名)基本义:指没有战争的状态。保卫和平。(作宾语)
(2) (形)温和;不猛烈。药性和平。(作谓语)
[构成]
并列式:和+平
[反义]
战争

就时(jiù shí)的意思:指随着时机的变化而行动或选择合适的时机。

气血(qì xuè)的意思:气血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两种重要物质,气和血。气指的是人体内的生命能量,血指的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

任情(rèn qíng)的意思:任意放纵自己的情感或欲望,不加约束地任性行事。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省修(shěng xiū)的意思:省略修饰,简洁明了。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推移(tuī yí)的意思:推移指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发生变化。

惘惘(wǎng wǎng)的意思:形容心情迷茫、不知所措。

与人(yú rén)的意思:与他人相处、交往。

造就(zào jiù)的意思:通过努力和培养使某人或某事物得到发展和完善。

作事(zuò shì)的意思:指做事情、办事情。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少年吟》描绘了青少年时期冲动少虑、行事草率的特点。诗中通过"气血驾少年"形象地展现了年轻人活力四溢但缺乏深思熟虑的状态,"作事躁鲜谋"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急躁和缺乏长远计划。诗人认为,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导致"任情每败度",即因任性而偏离正轨。

随着时光流转,"岁月自推移,砻世若一磨",沈周以磨砺比喻世事的打磨,暗示经历会让人心智成熟,"与人砻气血"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学会控制情绪,追求"和平始寡过",即在平静中减少错误。接着,诗人指出人的智慧源于经历,"人智发多历",而动物习性也会因长期囚笼或驯化而改变,"禽性驯久笼"。

最后,诗人总结道,在达到一定成就的阶段,人们才会真正体会到"乃知岁月功",即时间对于个人成长和智慧积累的重要性。整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教训,以及岁月对人格塑造的深远影响。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永嘉得代后还家舟中作

冷淡生涯梦亦安,回头苜蓿愧朝盘。

飞鸿印雪空留迹,病鹤辞笼更整翰。

野色熹微三径近,秋风浩荡五湖宽。

还思雁荡经行处,赢得题诗满世间。

(0)

玉井峰会一堂五首·其三

嶙峋绝顶最高寒,时捉枯藤自往还。

世界大千豪发里,古今历劫刹那间。

桑田海水虽无定,松月萝风尽自闲。

一念万年清绝点,何愁不透祖师关。

(0)

江东书怀

败叶萧萧乱打窗,山河入望正凄凉。

千年巷陌风流尽,一曲庭花霸业荒。

马载客愁嘶楚月,雁传乡信带吴霜。

悠悠今古兴亡事,断础寒烟几夕阳。

(0)

京都三首·其一

鳌极曾重建,真元一气钟。

乾坤雄析木,日月绕居庸。

霁色千门柳,高风半夜钟。

儒生亦何幸,白首际时雍。

(0)

重接刘介臣书

记得登舟惜别离,天涯相望两依依。

几回梦里寻君去,三度书来约我归。

闽海浪肥春雨过,和林沙远晓云飞。

今秋拟逐归鸿便,为说家中莫寄衣。

(0)

四歌行·其一

有父有父溪村居,苍颜白发七尺躯。

醉时高歌乐疏旷,家无担石常晏如。

东邻西舍邀即去,不复晚景悲桑榆。

有儿流落在天末,未得归隐同樵渔。

呜呼一歌兮重长叹,遥望家书寄回雁。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