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有酒能消熟恨,宁无花解怨生寒。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夜雨二首(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雨中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明朝春在雨中看”,以明日之春与当前之雨形成对比,暗示着尽管眼前是寒冷的雨夜,但心中对春天的期待并未消减。这句诗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心碎檐声点滴间”一句,将听觉与情感紧密相连,檐下滴落的雨滴声仿佛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引发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这里的“心碎”不仅指物理上的破碎,更深层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脆弱。
接下来,“踪有酒能消熟恨”一句,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慰藉——酒。在面对生活的苦楚与遗憾时,借酒浇愁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解脱方式。这里的“熟恨”既可理解为深藏于心底的忧愁,也可视为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遗憾。
最后一句“宁无花解怨生寒”,则以花的形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寒冷。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花朵也能以其独特的美丽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寒冷的畏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朱淑真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她卓越的文学才华,也深刻揭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在孤独中寻求温暖。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武元直画乔君章莲峰小隐图
武君非画师,胜槩饱胸臆。
太华五千仞,驱写入盈尺。
飞泉峰顶来,落我松下石。
清风忽吹散,琴上溅馀滴。
呼儿急写之,指下淋漓湿。
未知责子翁,颇复有此适。
何时图中人,真作林下客。
青山不违人,但恐富贵逼。
勇退良独难,此愿谁能必。
向来燕赵閒,逆旅拜真逸。
儿时弄琴者,天涯老相识。
俛仰四十年,父子埋双璧。
卷中题诗人,十九已仙籍。
年光飞鸟过,纸上但陈迹。
对此还自伤,何事为物役。
还丹日月迟,白首光阴疾。
文章真小技,身外皆长物。
拂衣归去来,莲峰入心碧。
伯胜九日诗萧然有陶风趣因次韵
九日独何日,高怀无与娱。
仰视天宇清,倏见飞鸿孤。
哀呜呼其群,相望渺江湖。
岂不念亲友,林閒置尊壶。
不醉慎毋归,且莫歌骊驹。
今日不为乐,奈此岁将徂。
风霜艳黄菊,兴与南山俱。
此时如不采,但恐随樵苏。
日暮登吹台,苍茫望八区。
翻然念乡国,北望一长吁。
宿锦州广济寺僧房卧屏一幅画一纶巾羽服隐几胡床命短童汲水浇花若有所待者相望一翁桶帽凉衫倚杖于溪桥之上意其眷恋风景而缓其行也乃赋二首·其二
溪桥泉石想佳哉,欲去迟迟首重回。
不道西庄閒处士,胡床虚左待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