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望江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夏所作,描绘了一幅盆中景致,以小见大,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盆中景,尺幅小林泉。” 开篇即以“盆中景”点题,通过“尺幅”二字,巧妙地将盆栽景观浓缩于方寸之间,仿佛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精巧的山水画卷。这里的“林泉”,不仅指自然界的山林溪泉,更象征着诗人内心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径寸黄阳逢闰缩,满株金豆隔年悬。”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盆中景的细节描写。通过“径寸黄阳”和“满株金豆”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盆栽中的植物生长状态,以及时间流转的痕迹。其中,“逢闰缩”暗示了季节变换或时间的循环,而“隔年悬”则可能暗喻着植物生长周期的漫长与耐心等待的必要性。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也蕴含了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要耐心等待,珍惜时间。
“石爱米家颠。” 最后一句以“石爱”二字开篇,表达了对石头的喜爱之情,这里可能是指盆栽中的石头装饰,或是诗人对坚韧不拔、稳重如山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与“米家颠”相连,可能指的是米芾(宋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风格,这里借以表达对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的崇敬之情。整句诗通过“石爱”与“米家颠”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审美追求。
综上所述,《望江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盆中景的微观世界,以及其中蕴含的自然与人文之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和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罗汉石
吾闻大幻师,种种示方便。
虽于土石中,神力亦周遍。
君看此翠琅,乃有罗汉面。
殷勤作礼相,形质皆可辨。
初观顶相殊,次观双足现。
僧袍如轻绡,风举势转旋。
得非方广尊,影落此石片。
千年磨不尽,若坚金百炼。
我来一瞻敬,赞叹未曾见。
摩挲谛玩久,欲去反留恋。
叮咛善守护,尊者俱神变。
会当清夜阑,神光照金殿。
赠画山水陈兄
眼前画士蚕样密,有如陈君万才一。
少年识高画愈精,胸蟠物象妙通神。
描尽江山归指点,寒林古嶂烟云敛。
若悬瀑布飞潺湲,樵人向晚归山巅。
幻出楼台景一簇,松钗堕落鸿金屋。
苔封石径绿茸茸,深藏古寺无声钟。
花落啼鸟四时好,绿阳系马迷芳草。
溪上桃花三月春,渔翁垂钓理丝纶。
夏日池亭避炎暑,荷花落岸香风度。
秋声飒飒芦苇寒,惊飞白鹭起前滩。
野梅冬杪香飘路,忽惊四面仝云布。
展开一轴指顾间,始知妙画归毫端。
谁云不复见摩诘,陈君自得如神笔。
石台一去不复来,陈君继芳诚奇哉。
形容聊述歌一首,行看声亚诸人右。
《赠画山水陈兄》【宋·曾有光】眼前画士蚕样密,有如陈君万才一。少年识高画愈精,胸蟠物象妙通神。描尽江山归指点,寒林古嶂烟云敛。若悬瀑布飞潺湲,樵人向晚归山巅。幻出楼台景一簇,松钗堕落鸿金屋。苔封石径绿茸茸,深藏古寺无声钟。花落啼鸟四时好,绿阳系马迷芳草。溪上桃花三月春,渔翁垂钓理丝纶。夏日池亭避炎暑,荷花落岸香风度。秋声飒飒芦苇寒,惊飞白鹭起前滩。野梅冬杪香飘路,忽惊四面仝云布。展开一轴指顾间,始知妙画归毫端。谁云不复见摩诘,陈君自得如神笔。石台一去不复来,陈君继芳诚奇哉。形容聊述歌一首,行看声亚诸人右。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767c68943aa05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