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宣 城 鹿 鸣 宴 宋 /吴 泳 儒 臣 簪 笔 典 州 麾 ,重 为 江 山 缉 旧 仪 。宴 序 古 来 元 有 礼 ,鹿 鸣 废 后 更 无 诗 。科 名 到 手 还 须 耐 ,文 字 当 场 莫 好 奇 。更 尽 工 歌 笙 一 曲 ,明 年 春 洒 上 要 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场(dāng chǎng)的意思:指事情发生的地方或时间。
到手(dào shǒu)的意思:指得到、取得、获得某物。
废后(fèi hòu)的意思:指废弃的后妃或被废掉的皇后。
歌笙(gē shēng)的意思:形容音乐声嘹亮动听。
古来(gǔ lái)的意思:指古代以来,历史长久的意思。
好奇(hào qí)的意思:对事物产生兴趣,想要了解或探索。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旧仪(jiù yí)的意思:指过时、陈旧的礼仪或仪式。
科名(kē míng)的意思:科学家的名字,指代有才能和学问的人。
鹿鸣(lù míng)的意思:指鹿在山林中鸣叫,形容大自然的宁静和和谐。
明年(míng nián)的意思:明年指的是下一年,即即将到来的年份。
年春(nián chūn)的意思:指新年的春天,也用来比喻新的开始或希望。
儒臣(rú chén)的意思:指效忠儒家思想的臣子,也泛指忠诚的官员。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一曲(yī qǔ)的意思:指一首曲子,也用来比喻一段事情或一段时间。
簪笔(zān bǐ)的意思:指插在头发上的笔。
- 翻译
- 文臣手持官笔治理州郡,再次整理江山遵循旧规。
宴会自古以来就有礼仪,鹿鸣宴后这样的诗篇已不再有。
取得功名后还需耐心,考试时切勿心生好奇。
再欣赏一曲工整的歌声,待到来年春天,希望能在上林苑播下希望之种。
- 注释
- 儒臣:指有学问的官员。
簪笔:古代官员插在头上的笔,象征权力和职责。
典州麾:治理州郡的职位。
缉旧仪:遵循过去的制度和礼仪。
宴序:古代的宴会程序。
鹿鸣:古代的一种宴会,以鹿鸣为乐章。
废后:指鹿鸣宴的废弃。
科名:科举考试的功名。
耐:耐心,持久。
好奇:过分的好奇心。
工歌笙:精美的歌曲和笙乐。
上林枝:上林苑的树枝,比喻朝廷或仕途。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参加宣城鹿鸣宴的场景,展现了古人对传统礼仪的重视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诗中的“儒臣簪笔典州麾”表明儒生们以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为工具,掌管着地方的文教事务。在“重为江山缉旧仪”一句中,作者通过修复古老的礼仪来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宴会在历史上有其固定的序列,诗中的“宴序古来元有礼”指出了这种秩序的重要性。然而,在“鹿鸣废后更无诗”这句中,作者感叹鹿鸣宴后的沉寂,这可能是对当时文化衰退的一种隐喻。
在考试科举方面,作者提醒读者即便手握科名,也需耐心等待,不应急于求成。同时,“文字当场莫好奇”则是告诫后人,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不宜追求奇巧新异,而应当注重实质与传统。
最后,诗人以“更尽工歌笙一曲,明年春洒上林枝”表达了对未来文化发展的美好愿景,以及对自然界的热爱。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化传承、文学创作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缕曲.怀徐杏文寄妹
重把阳关奏。叹河梁、一枝摇落。忍歌折柳。
明日依然分两地,此后可禁消瘦。
思往事、那堪回首。
欲问天涯羁旅客,见离人、如此伤心否。
毫欲染,泪沾袖。红尘扰扰参能透。
最消魂、三宵小聚,匆匆分手。
惆怅空江烟水阔,浑似当年别后。
惟愿取、长教厮守。
差喜相逢时不远,记西湖、早桂飘香候。
离别恨,浓于酒。
疏帘淡月.题李晨兰女史“茶烟煮梦图”
蕉阴竹影。并搅碎斜阳,雨晴庭院。
静倚妆台,衣怯软罗寒浅。凤团初熟瓶笙沸。
悄无人、绣帷低捲。星眸乍合,云鬟半堕,绿窗吟倦。
又何处、西风吹断。正池生谢草,花开江管。
绿水冰泉,肯许烦襟同浣。凭谁唤醒灵心问。
望吴江、波阔天远。碧烟空绕,清香漫惹,画屏秋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