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四时辞四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霜天之下,寒风中捣衣声与月光交织的凄清景象,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诗人以“寂寂”开篇,渲染出一片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环境,霜降的夜晚,寒气逼人,捣衣声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夜的低语,回荡在空旷的天地间。
接着,“寒砧捣月明”一句,将视觉与听觉巧妙结合,月光下捣衣的场景更加鲜明,画面感十足。捣衣的动作与月光的映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同时也暗示着游子思乡的情绪。
“长安十万户,一夜尽秋声”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繁华与热闹的一面,但在这首诗中,通过“一夜尽秋声”的描绘,展现了其另一面——秋夜的寂静与萧瑟。十万户人家,每户都有各自的故事,但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共同体验着秋的肃杀与寂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秋时节长安城的独特风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