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枧飞桥》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壮美。
首句“桥亭架壑俨雄关”,以“桥亭”和“雄关”为意象,巧妙地将桥梁与险峻的山岭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氛围。这里的“俨”字,形象地描绘了桥亭在山壑间屹立的姿态,仿佛是通往险境的要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次句“一线丹梯未易攀”,进一步描述了通往桥亭的道路——一条红色的阶梯,蜿蜒曲折,难以攀登。这不仅强调了道路的艰险,也暗示了探索自然之美的不易,需要勇气和决心。
第三句“千尺清泉万仞壁”,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清澈的泉水从高耸的峭壁间倾泻而下,形成壮观的景象。这里运用了“千尺”和“万仞”这样的量词,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水声的清脆和空气的湿润。
最后一句“飞云岩似此溪山”,将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以“飞云”与“岩”相映成趣,与前文的“溪山”呼应,构成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这句话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桥亭、丹梯、清泉、万仞壁、飞云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壮丽又神秘的自然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韶石歌韶州陈使君席上赋
韶石之山双阙开,拔地千仞俱崔嵬。
箫韶一奏三千载,至今凤鸟犹能来。
韶阳太守须如戟,夜燕三城集嘉客。
东西南北多俊人,文采翩然皆五色。
况君得姓自有妫,当年曾卜凤于飞。
和鸣嗈嗈叶律吕,紫庭阿阁增光辉。
九成台下薰风至,郡人重见无为治。
君不闻三十六峰之石击拊有遗音,又何必六像九包始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