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芭蕉花》
《芭蕉花》全文
宋 / 胡仲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

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纱(bì shā)的意思:形容颜色鲜艳、明亮如碧绿的纱子。

红绡(hóng xiāo)的意思:红色的细丝线。比喻美好的姻缘。

吐焰(tǔ yàn)的意思:形容火焰喷射、气势磅礴。

无寐(wú mèi)的意思:指夜晚无法入睡,形容心思牵挂、思虑繁多。

注释
绿蜡:形容绿色的植物新叶,如蜡烛般崭新。
吐焰:比喻植物新芽初生,像火焰般崭露。
红绡:红色的薄绸,古代女子常用来装饰或做衣物。
抽花:指花朵逐渐展开。
窗前映月:月光照在窗户前的景象。
人无寐:人无法入睡。
银灯:明亮的灯具,这里比喻月光。
透碧纱:穿透碧色的纱幔,形容月光朦胧的穿透感。
翻译
绿蜡树上新芽初绽,红色薄绸半卷绽放花朵。
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床前,让人难以入睡,仿佛银灯穿过碧色纱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绿蜡一株才吐焰",将芭蕉叶比喻为绿色的蜡烛,形象地展现了芭蕉初绽的生机,仿佛蜡烛刚刚点燃,绿意盎然。"红绡半卷渐抽花",进一步描绘了芭蕉花逐渐展开的过程,如同红色的薄绸慢慢舒展,透露出娇艳的花朵。

"窗前映月人无寐",夜晚月光透过窗户,洒在芭蕉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似乎被这美景吸引,难以入眠。最后一句"疑是银灯透碧纱",诗人甚至误以为那月光下的芭蕉犹如银色的灯光穿透碧绿的纱幕,增添了梦幻和神秘感。

整体来看,胡仲弓的《芭蕉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芭蕉从初绽到月夜的美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内心的微妙情感。

作者介绍

胡仲弓
朝代:宋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池阳郡丞蔡洛沙往居金陵与余同席别二十年远矣余过池阳适病目谢客不能握手诗以讯之洛沙长沙人自南昌郡丞移此

蚤誉雄三楚,移官得九华。

宦情甘短袖,家世本长沙。

曾否音容改,相思岁月赊。

不须重握手,世路总天涯。

(0)

过亡友韩伯举拊缶亭故址抚今追昔得诗六章敢曰招魂亦以当泣·其三

主鬯依难弟,遗文起后人。

一生唯好客,到死不言贫。

门巷浑如昨,池台倏已新。

青山空满地,痛绝未埋身。

(0)

送韩伯声令宣化·其二

分野三湘北,专城百粤西。

且驯蒲邑雉,莫哂武城鸡。

事简官能傲,山名诗有题。

亦闻饶桂树,莫惜寄幽栖。

(0)

奉和太史瀔阳赵老师游罗浮诗六章·其五望玉女峰

未向墉城去,閒游桂海间。

绮霞垂綵袖,香雾染新鬟。

不是望夫石,非同倚市颜。

惟看明月下,幽意似相关。

(0)

论学四首·其二

感慨千年绝学来,徒将影响自疑猜。

悬思妙悟翻成寐,更说真修转属乖。

万里只从跬步去,六经都把现前该。

平平是法无凡圣,直向羲皇未画开。

(0)

拟古诗二十首·其五

海上三神山,虚无切太清。

黄金装宫阙,白玉三重城。

非丝复非竹,音响何泠泠。

谁能为此曲,无乃安期生。

凤凰舒羽仪,玄鹤集云亭。

身世在何许,耳目殊音形。

长跽谢仙翁,下界俱含情。

何当三万里,随风送天声。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