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家兮禾山之阳。今我曷为钓于兰江。
禾山之下,有黍有稌。我田我渔,我室我宇。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童冀所作的《琴操五首》中的第四首《禾山》,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诗人从禾山迁居至兰江畔的经历与心境变化。
首句“我昔家兮禾山之阳”,诗人回忆起往昔在禾山之南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接着,“今我曷为钓于兰江”一句,转折点出现,诗人如今却在兰江边垂钓,暗示了生活的转变和对现状的无奈或适应。
“禾山之下,有黍有稌”描绘了禾山的自然风光,黍和稌都是稻谷的种类,象征着丰饶的土地和农耕生活。“我田我渔,我室我宇”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过去在禾山的生活状态——自给自足,与土地紧密相连,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
“自我不见,三载于兹”表达了诗人离开禾山已三年之久,时间的流逝让这种变化更加明显。最后,“江水东流,悠悠我思”以江水的流动比喻时光的流逝,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禾山生活的思念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生活状态,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