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
马立溪沙浅,人争阁道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清晨经过商山的景象和心情。"一宿白云根,时经采麝村",表明诗人在白云深处的山谷中过夜,然后又途经采麋之地。这两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商山清幽的自然环境。
"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这里借用了“蜀”即巴蜀地区多山的特点,以此来形容商山连绵起伏的山势。同时,通过“当昼不闻猿”的细节,表现出白天时,即便是在群山环抱之中,也因为深邃而不会听到猿鸣的声音,这增添了一份静谧与孤寂。
"马立溪沙浅,人争阁道喧",这一句转向了旅途中的场景,诗人形容行走在商山的路上,溪水清澈而浅,马匹可以直接涉水而过。同时,“人争阁道喳”则描绘出人们为了攀登高处而争夺道路的情景,这里的人声鼎沸,形成了与之前静谧山林氛围的对比。
"明朝弃襦罢,步步入金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清晨日出之后,脱下夜晚的衣物,开始向“金门”前进。这里的“金门”可能是指山中的一处重要关隘或者宫殿之类的地方,代表着旅程中的某种意义上的终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商山的壮丽与古老,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