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烟看去疑纱隔,泼水图来怕墨浓。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西湖的湖光山色、烟云雾霭以及寺庙钟声等元素融入其中,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句“轻波澄彻影重重”,描绘了湖面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倒映出层层叠叠的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近是桃根远是松”一句,通过对比近处的桃树与远处的松林,展现了西湖景色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寺寺面临西子镜”一句,巧妙地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的镜子,强调了寺庙在湖边的美丽倒影,进一步突出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而“山山云掩上方钟”则通过云雾遮掩山峰,钟声悠扬于空中,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意境。
“和烟看去疑纱隔,泼水图来怕墨浓”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烟雾比作轻纱,将水彩画比作浓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烟雨蒙蒙、水色深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最后,“独有胜情应任得,开囊收尽作诗供”一句,点明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他愿意将这份情感化为诗歌,记录下这不可多得的美景。整首诗通过对西湖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偕邵元直毛保之游虞山破山寺遂达天龙庵寻桃源洞·其二
谁云秋山空,林暗日卓午。
寺门影遥红,幽敞形搆古。
高僧一指禅,破山作山祖。
石幢镌宝文,珠阁散花雨。
寺后竹千顷,一绿上眉宇。
松间就僧饭,窗际闻樵斧。
枯涧积叶深,叶底暗泉吐。
度杓登山椒,憩足匪一所。
回头俛僧寮,缭曲见窗户。
高处何所闻,嘹嘹雁相语。
清明后七日雨中宿浮槎寺阶下紫牡丹一本开盛有二百馀头笥河夫子作歌命和其韵
高倌得句梦子瞻,石泉淙淙榆火炎。
身游一彻未来境,看花更使游心餍。
虚凉佛地尽诸相,恍见天女空中拈。
一百六日过虽瞥,七十九朵谁先占。
桐风吹雨云暗牖,眼界灿若初阳暹。
山深地古春力厚,芳菲畴识先时觇。
野禽衔瓣著佛顶,长蚑结网攀茅檐。
不爱伧父肩上担,时怯樵子腰间镰。
怪渠骨相匪枯稿,所置身处何其廉。
问花毋乃太自苦,良久不语花口钳。
花如道我代花答,托根有土百不嫌。
魏家千叶本冠世,苦被俗论相髡钳。
有心终是耻王后,遗世独立逃诐俭。
非花我已得花意,却笑积习徒沾黏。
慈恩深院古所赏,颜色岂肯长沦淹。
解留光艳照我辈,真识远胜千夫兼。
临风顾影若意气,为见学士拈髭髯。
三章倏似大篇易,魂摄笔底花恹恹。
藉令相见稍前后,空山韵事谁能添。
深龛弥勒亦莞尔,笑我小缀言詹詹。
夜分花睡我亦睡,切勿放下芦花帘。
《清明后七日雨中宿浮槎寺阶下紫牡丹一本开盛有二百馀头笥河夫子作歌命和其韵》【清·黄景仁】高倌得句梦子瞻,石泉淙淙榆火炎。身游一彻未来境,看花更使游心餍。虚凉佛地尽诸相,恍见天女空中拈。一百六日过虽瞥,七十九朵谁先占。桐风吹雨云暗牖,眼界灿若初阳暹。山深地古春力厚,芳菲畴识先时觇。野禽衔瓣著佛顶,长蚑结网攀茅檐。不爱伧父肩上担,时怯樵子腰间镰。怪渠骨相匪枯稿,所置身处何其廉。问花毋乃太自苦,良久不语花口钳。花如道我代花答,托根有土百不嫌。魏家千叶本冠世,苦被俗论相髡钳。有心终是耻王后,遗世独立逃诐俭。非花我已得花意,却笑积习徒沾黏。慈恩深院古所赏,颜色岂肯长沦淹。解留光艳照我辈,真识远胜千夫兼。临风顾影若意气,为见学士拈髭髯。三章倏似大篇易,魂摄笔底花恹恹。藉令相见稍前后,空山韵事谁能添。深龛弥勒亦莞尔,笑我小缀言詹詹。夜分花睡我亦睡,切勿放下芦花帘。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3667c68e695686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