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善皆归治,无非不败身。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持循(chí xún)的意思:坚持正道,遵循原则。
非不(fēi bù)的意思:非不意味着不一定,表示并非完全否定或排除的意思。
决择(jué zé)的意思:做出决定或抉择。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书绅(shū shēn)的意思:指读书有素质、有学问的人。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无非(wú fēi)的意思:指没有别的选择或变化,只有一种结果或情况。
遗编(yí biān)的意思:指留下来的残篇,也指作者的遗著。
终始(zhōng shǐ)的意思:终点和起点,从开始到结束。
- 鉴赏
此诗《鉴古韵语五十九首(其五十八)总论之一》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鉴往事以知来者”的哲学思想,探讨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个人行为对自身命运的影响。
首句“往事今之鉴”,开篇即点明历史作为镜子的作用,提醒人们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行动。接下来,“遗编迹未陈”则暗示历史的记录并未完全展现,留有探索的空间,鼓励后人继续挖掘和理解历史的深层含义。
“是非须决择,终始贵持循”两句,强调在面对道德和行为选择时,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在行动的始终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随善皆归治,无非不败身”进一步阐述了善行的重要性,认为坚持善行能够带来治理国家的成效,而避免恶行则是保护自身不受损害的关键。这两句体现了儒家伦理中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最后,“商书三四语,千载可书绅”引用古代文献,强调简短的几句话,却能蕴含深远的意义,值得世代传承。这里的“商书”可能指的是《尚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部典籍,包含了先贤的智慧和治国之道。这句话表达了对经典文献中深邃智慧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历史、道德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学习历史、坚守道德原则、追求善行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份对后世的劝诫和启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