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方 竹 杖 寄 苏 内 翰 宋 /张 咏 一 寻 方 直 剪 湘 烟 ,欲 寄 先 悉 见 赏 难 。指 佞 扶 危 两 堪 试 ,惟 凭 不 作 瘦 藤 看 。
- 注释
- 寻:寻找。
方直:笔直。
湘烟:湘江边的柳树。
见赏:得到欣赏。
指佞:指责奸佞之人。
扶危:扶持危难。
瘦藤:形容枯瘦的柳枝。
- 翻译
- 我在寻找那笔直如削的湘江边的柳枝,想要借它寄托我的忧思,却担心难以得到欣赏。
这柳枝既能指斥奸佞又能扶持危难,两者皆可考验,只希望人们不要只看到它的枯瘦形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咏的《方竹杖寄苏内翰》,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一寻方直剪湘烟,欲寄先愁见赏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自己心中的忧虑通过这根直且坚实的竹杖寄托给远方的朋友苏内翰,但这样的情感却难以完全传达。这里的“一寻”指的是竹杖的长度约为一寻(古代长度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八尺,即约1.98米),而“剪湘烟”则形象地描绘出竹子间如烟般缭绕的景致。诗人通过这种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指佞扶危两堪试,惟凭不作瘦藤看。" 这两句则是诗人在观察竹杖时的细腻描绘。“指佞”意味着用手指轻抚竹杖的表面,“扶危”则形象地表现了竹子的坚韧和挺拔。而“两堪试”可能是指竹节间的距离,通过这种细节的观察,诗人在寻找最适合作为礼物的竹子。最后,“惟凭不作瘦藤看”表达了诗人的挑剔眼光,只有那些最为完美无瑕的竹子才足以成为馈赠之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切表达,展现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王烈女词·其一
青邑南属山呼庄,岁在己亥愆雨旸。
我向父老询其故,父老欲言慨以慷。
皆言王家烈女事,或者冤魂招灾异。
烈女及笄居空闺,讵料贱仆敢妄觊。
撼泰山易撼女难,陡然白刃加颈寒。
骂声不断头几断,尸僵怒气犹涌肝。
父母归来惊欲倒,盗何人兮不见盗。
但见女面凛如生,目光炬炯血染缟。
是时凶贼走磨蚁,盘旋终不出数里。
欲逃大辟思戕生,眼花觅井井无水。
霹雳一声头上鸣,缧绁喧然疑鬼兵。
就鞠惟可输真情,蝇营那许沽冰清。
烈女之死死自甘,休将饥馑为女咎。
变不失常大节全,祸即为福芳名久。
假使此女遂夭桃,不过人间一贤妇。
操箕帚,事姑舅,悠悠百年老杵臼,姓氏仍不出户牖。
孰如今日树风声,廉顽立懦同电吼,名教纲常资不朽。
嗟乎,烈女乎靖节之菊菊自香,荐绅先生多表扬。
庶其增我桑梓光,庶其降我闾里祥。
勿三年作旱,勿六月飞霜。
从来天地之和气,皆人心正气所结。
严将军头,嵇侍中血。张睢阳齿,颜常山舌。
春夏蒸为时雨薰风,秋冬凝为甘露瑞雪。
《王烈女词·其一》【清·戴楠】青邑南属山呼庄,岁在己亥愆雨旸。我向父老询其故,父老欲言慨以慷。皆言王家烈女事,或者冤魂招灾异。烈女及笄居空闺,讵料贱仆敢妄觊。撼泰山易撼女难,陡然白刃加颈寒。骂声不断头几断,尸僵怒气犹涌肝。父母归来惊欲倒,盗何人兮不见盗。但见女面凛如生,目光炬炯血染缟。是时凶贼走磨蚁,盘旋终不出数里。欲逃大辟思戕生,眼花觅井井无水。霹雳一声头上鸣,缧绁喧然疑鬼兵。就鞠惟可输真情,蝇营那许沽冰清。烈女之死死自甘,休将饥馑为女咎。变不失常大节全,祸即为福芳名久。假使此女遂夭桃,不过人间一贤妇。操箕帚,事姑舅,悠悠百年老杵臼,姓氏仍不出户牖。孰如今日树风声,廉顽立懦同电吼,名教纲常资不朽。嗟乎,烈女乎靖节之菊菊自香,荐绅先生多表扬。庶其增我桑梓光,庶其降我闾里祥。勿三年作旱,勿六月飞霜。从来天地之和气,皆人心正气所结。严将军头,嵇侍中血。张睢阳齿,颜常山舌。春夏蒸为时雨薰风,秋冬凝为甘露瑞雪。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9867c693556626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