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其二》全文
- 注释
- 谁谓:谁说。
江湖:指代江湖隐居生活。
居:居住。
而:转折连词。
为:成为。
虎豹宅:比喻危险或凶险之地。
焚山:焚烧整座山。
岂不能:难道不能。
爱:喜爱。
此:这。
千竿碧:千根翠竹,形容竹林繁茂。
- 翻译
- 谁说江湖隐居处,竟成了虎豹的巢穴?
纵然焚烧山林易如反掌,但我却珍爱这片千竿翠竹。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归属感。他并不认为居住在江湖之中就是生活在虎豹的领地,相反,他觉得这里是他的理想之地。这不仅体现了苏轼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个性,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一句,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竹林的喜爱。即使是用火来焚烧山野,他也无法改变自己对这片“千竿碧”的深情厚谊。这句话不仅描绘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展现了苏轼坚定不移的情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内心对于自由与归宿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阶生仲阶两表弟归自秣陵时母舅以司成郎移北御史中丞务携九表弟北上阶生兄弟挈家南归过予皖寓予招同三祖寺集一日便归岭·其二
干戈无恙皖公秋,开尽芙容建业舟。
虎观春官趋北阙,雁行秋色近南州。
程催彭蠡归应早,累谢樊城始自由。
春酒老亲兄弟寿,朔风莫上五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