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女兄夫周龙冈北上·其三》
《送女兄夫周龙冈北上·其三》全文
明 / 罗洪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结茅野树,巷僻少来车。

落叶满庭下,寒山半雨馀。

忽言京邑去,因忆贵交疏。

问讯相及,为农久废书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废书(fèi shū)的意思:指没有价值、没有用处的书籍。

贵交(guì jiāo)的意思:指与高贵、有地位的人交往。

寒山(hán shān)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山岭,也比喻人生险阻、困苦的境地。

交疏(jiāo shū)的意思:指交错疏松的样子,形容事物之间相互交错、布局疏松。

结茅(jié máo)的意思:指结交朋友,结成亲密的关系。

京邑(jīng yì)的意思:京邑指的是京城或都邑,表示国都或重要城市。

落叶(luò yè)的意思:比喻离开家乡或离开原处后,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原处。

山半(shān bàn)的意思:山的一半,指山势的高峻险峻。

少来(shǎo lái)的意思:表示拒绝或不同意对方的说法或请求,意为“不要来”或“不要说了”。

问讯(wèn xùn)的意思:向人询问消息或打听情况。

相及(xiāng jí)的意思:相互关联或相互影响

野树(yě shù)的意思:指生长在野外的树木,比喻不受束缚、不受拘束的人或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送女兄夫周龙冈北上》系列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冷的乡村景象,诗人以结庐于野外的简朴生活为背景,展现了对亲人的离别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坚守。

首句“结茅依野树”形象地写出诗人居住环境的简朴,茅屋傍依着野生的树木,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气息。接着,“巷僻少来车”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环境的偏僻,巷子少有车马经过,显得格外安静。

“落叶满庭下,寒山半雨馀”两句通过落叶和秋雨,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季节更迭和离别的伤感。诗人望着远处的寒山,心中不禁涌起对亲友离去的不舍。

“忽言京邑去,因忆贵交疏”表达了听到亲人即将前往京城时的惊讶与感慨,同时回忆起与京城贵友交往不多的往事,流露出淡淡的离别愁绪。

最后两句“问讯休相及,为农久废书”表达了诗人希望亲友不必特意来信问候,因为自己已经专心务农,很久没有翻阅书籍,暗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执着和对世俗事务的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传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

作者介绍
罗洪先

罗洪先
朝代:明   字:达夫   号:念庵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生辰:1504-1564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你喜欢

次韵伍南山贺碧玉楼新成·其一

脚底江山不浪开,小楼占此是天裁。

光流南极窗前枕,春满东溟掌里杯。

碧玉久亡今复见,白云朝出暮还来。

梅花又报罗浮信,月上江门载影回。

(0)

次韵罗冕

高笠短蓑吾不疑,白头真结两生知。

天生男子非无事,公是閒人莫废诗。

十月酒多留客久,千峰月朗闭关迟。

夜深自弄江门篴,惊起前湾白鹭飞。

(0)

邀马玄真用前韵·其二

驻屐冈头望且行,辘轳閒转钓丝轻。

秋风篙楫来无远,夜雨溪毛剪复生。

精舍晚开诸老共,长江东汇此门清。

李家子弟虽能赋,浩浩之歌老更成。

(0)

忆世卿廷实用寄景阳韵

东西垣竹影交欹,坐到芭蕉月上时。

何处尘蒙春试马,壁间苔没旧题诗。

一杯脱粟吾将老,万里长风子可羁。

别有樵夫来歇担,晚凉松下一残棋。

(0)

次韵张廷实舟中写兴·其一

春浪江门又打山,孤舟谁荡两山间。

双眸少见鸾高翥,百岁当如蔗倒餐。

影响何劳空说梦,功名真个不如閒。

何人解脱葫芦缠,跳下渔矶共钓竿。

(0)

次韵乡人送酒

四时功德正恢台,仲蔚门前十亩莱。

恨我未能终日醉,夫君又送一尊来。

江山雨过聊供眼,书卷年深谩作堆。

午枕南风吹不醒,可能破柱作惊雷。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