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长 安 春 暮 唐 /潘 咸 客 在 关 西 春 暮 夜 ,还 同 江 外 已 清 明 。三 更 独 立 看 花 月 ,惟 欠 子 规 啼 一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独立(dú lì)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不依赖于他人或其他事物,能够自主进行活动或决策。
关西(guān xī)的意思:关西指的是关心、照料、照顾等意思。
江外(jiāng wài)的意思:指离开江河边,即离开熟悉的环境。
看花(kàn huā)的意思:看花指目光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只顾观看花朵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事物。
暮夜(mù yè)的意思:指夜晚快要结束的时候,也可用来形容事物接近结束的阶段。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子规(zǐ guī)的意思:子规是一个古代的乐器,代表着规矩、纪律和秩序。
- 翻译
- 春天的夜晚,我在遥远的关西之地
此时的江边已经如同清明时节
- 注释
- 客:远行的旅人。
关西:古代地区名,这里指远方。
春暮:春季末尾。
还同:仍然像。
江外:江边地区。
清明:天气晴朗,也指清明节。
三更:深夜三点。
独立:独自站立。
看花月:赏花赏月。
惟欠:只缺少。
子规:杜鹃鸟,叫声凄凉,常在夜间啼叫。
一声:一声啼鸣。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宁静与孤寂,诗人在关西(古指长安以西地区)的一个暮春之夜独自一人站在那里,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明。三更时分,即夜晚的最后时刻,通常是最为静谧的时刻,诗人独立于花月之间,似乎在等待着某种声音,只缺少了子规(即杜鹃鸟)的啼叫声,这也许是诗人内心渴望自然界的声音,以打破这夜晚的寂静。
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如“春暮夜”与“江外已清明”的对比,以及“独立看花月”与“惟欠子规啼一声”的对比。这样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独处时的孤寂情怀。
同时,诗中的意境也非常迷人。“三更独立看花月”这句不仅描绘出了诗人的孤独,更通过“花月”的静谧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沉醉。至于“惟欠子规啼一声”,则是诗人内心渴望声音的体现,这声音不仅能打破夜晚的寂静,也能满足诗人对于生灵共鸣的向往。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春暮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情怀和内心世界,以及他与自然界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睡起作帖数行
睡馀得清风,起坐傍书几。
日长谁晤言,赖此管城子。
欣然共游戏,一笑我忘尔。
群鸿偶下集,但怪惊不起。
古来翰墨事,著意更可鄙。
跌宕三十年,一日造此理。
不知笔在手,而况字落纸。
三叫投纱巾,作歌识吾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