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其五》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苦相(kǔ xiāng)的意思:形容面容憔悴、苦楚的表情。
上坟(shàng fén)的意思:指人活着时,就像在为自己准备葬礼一样,形容非常谨慎小心。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禊事(xì shì)的意思:指古代祭祀仪式中的净身洗浴之事,也泛指清除污垢、犯错误后的悔过自新之举。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雨花(yǔ huā)的意思:指雨中绽放的花朵,比喻在困境中产生的美好事物。
雨花台(yǔ huā tái)的意思:指在雨中开放的花朵,比喻在困难、逆境中能够坚强、坚持不懈。
- 翻译
- 游人们不是在扫墓归途,就是在清澈溪流边举行春游活动。
最痛苦的是相见却无处躲避,只能去天禧寺或雨花台。
- 注释
- 游人:指外出游玩的人。
上坟:扫墓。
清湍:清澈的溪流。
禊事:古代春季到水边举行的祭祀、沐浴等活动。
最苦:最令人烦恼。
相逢:相遇。
无处避:没有地方可以避开对方。
天禧寺:一处寺庙名。
雨花台:地名,可能指南京的雨花台区。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体现了诗人在清明时节游览时的感慨。诗中“游人不是上坟回,便是清湍禊事来”两句,描绘出清明时节人们或上山扫墓,或去水边洗尘的景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赞赏。接下来的“最苦相逢无处避,天禧寺及雨花台”则透露出诗人在游览中偶遇熟人的不易和难以避免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特定地点如天禧寺和雨花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杨万里的这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