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十一首·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偶感十一首(其一)》,由明代诗人唐顺之创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诗人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的深切感慨。
首句“盖屋曾无一把茅”,以“一把茅”为喻,形象地展现了房屋的破败与荒凉,暗示了人们生活条件的艰苦。接着,“姑苏城外尽荒郊”一句,进一步扩展了场景,将读者带入一片广阔的荒野之中,远离繁华的城市,突显出环境的萧条与凄凉。
“行人欲识邮亭处,问是军烧是贼烧。”这两句诗则通过行人的疑惑与询问,揭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邮亭作为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却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而话题内容则是关于战争的破坏。这不仅反映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动荡局势的无奈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稳定的向往。唐顺之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