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山下泉》全文
- 注释
- 漾漾:水波飘荡的样子。
山光:山的景色。
- 翻译
- 轻波荡漾的水面映射出四周山色,澄澈的泉水倒映着山间林木扶疏的姿影。
不理会石上的喧闹纷乱,独自回忆着山中的静谧。
- 鉴赏
诗人以"漾漾带山光"开篇,描绘出水流在山脚下轻盈地流淌,其间映射着山的倒影,可见其用笔之细腻。紧接着"澄澄倒林影"则是对水清及林木倒映于水中的生动刻画,通过水的澄明和树木的倒影,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纯净。
在"那知石上喧"一句中,"石上喧"暗指水流冲击石块所发出的声音,这里的"喧"并非嘈杂,而是山谷间泉水流动的声音,与后文中的"静"形成对比,表现出自然界中声与静的和谐共存。
末句"却忆山中静"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在喧闹声响之后,诗人的心境转向山中的宁静,那里的寂静似乎更能触动诗人的内心。这里的"忆"字,透露出一种对山中静谧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光、林影、水声与山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喧嚣、向往心灵宁静的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虞君明谟和刘氏园居诗再用前韵作因以叙出处之意
靖节直有道,高怀俯黄园。
翘足北窗下,超然诣羲轩。
早悟俗中恶,归老三家村。
清诗有遗味,谁知本无言。
回观一世间,不辨艾与荪。
青黄饰断木,冠裳裹王孙。
当时甚寒饿,声利终莫浑。
公今二千石,此事安足论。
入当陪隽贤,峨冠宣与温。
出当仗汉节,登车金马门。
岂为尚平子,但毕儿女昏。
我今乃穷士,壮图无一存。
摧颓风埃下,坐见岁月奔。
归欤乃其分,卜胜如浮墩。
他年有馀食,会见脱世纷。
过我五湖上,一区同子云。
春兴
雪花初著鸳鸯瓦,叠嶂疏林入图画。
春工不作两样心,尽遣根荄赴陶冶。
我昔年少曾买春,著尽榆钱不多价。
春应索价来觅人,客气今犹不相下。
待领春风归去家,家山却有疗愁花。
邻公大段作春计,小囿栽花今数世。
但憎赤脚婢恼人,要逐丫鬟同拾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