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下泉》
《山下泉》全文
唐 / 皇甫曾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梗]韵

漾漾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澄澄(deng deng)的意思:清澈明亮,纯净透明。

山光(shān guāng)的意思:山光指的是山上的光线,比喻景色优美、光明照人。

漾漾(yàng yàng)的意思:形容水波、声音等连续不断地传播或扩散的样子。

注释
漾漾:水波飘荡的样子。
山光:山的景色。
翻译
轻波荡漾的水面映射出四周山色,澄澈的泉水倒映着山间林木扶疏的姿影。
不理会石上的喧闹纷乱,独自回忆着山中的静谧。
鉴赏

诗人以"漾漾带山光"开篇,描绘出水流在山脚下轻盈地流淌,其间映射着山的倒影,可见其用笔之细腻。紧接着"澄澄倒林影"则是对水清及林木倒映于水中的生动刻画,通过水的澄明和树木的倒影,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纯净。

在"那知石上喧"一句中,"石上喧"暗指水流冲击石块所发出的声音,这里的"喧"并非嘈杂,而是山谷间泉水流动的声音,与后文中的"静"形成对比,表现出自然界中声与静的和谐共存。

末句"却忆山中静"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在喧闹声响之后,诗人的心境转向山中的宁静,那里的寂静似乎更能触动诗人的内心。这里的"忆"字,透露出一种对山中静谧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光、林影、水声与山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喧嚣、向往心灵宁静的哲思。

作者介绍

皇甫曾
朝代:唐   籍贯:润州丹阳   生辰:785

皇甫曾(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润州丹阳人,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德宗贞元元年(785)卒。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猜你喜欢

虞君明谟和刘氏园居诗再用前韵作因以叙出处之意

靖节直有道,高怀俯黄园。

翘足北窗下,超然诣羲轩。

早悟俗中恶,归老三家村。

清诗有遗味,谁知本无言。

回观一世间,不辨艾与荪。

青黄饰断木,冠裳裹王孙。

当时甚寒饿,声利终莫浑。

公今二千石,此事安足论。

入当陪隽贤,峨冠宣与温。

出当仗汉节,登车金马门。

岂为尚平子,但毕儿女昏。

我今乃穷士,壮图无一存。

摧颓风埃下,坐见岁月奔。

归欤乃其分,卜胜如浮墩。

他年有馀食,会见脱世纷。

过我五湖上,一区同子云。

(0)

有美一人·其三

有美一人在南浦,月明采珠光照渚。

瑶衣被体金索缕,独抱幽寒沬烟雨。

何当置之白玉宇,为君歌阳春激楚。

(0)

读神仙传六首·其二

安期生,赤玉舄,遗之东海滨。

千年求我蓬莱下,祖龙岂是千年人。

安期一量舄,葱岭一只履,茫茫九州在泥滓。

至人去之如脱屣,吁嗟祖龙萧翁宁悟此。

(0)

赋跛鳖先生赵万宗二首·其二

鹤书东召竟牢辞,一去辞鲸世莫追。

会有丹青遗像在,谁将配食季真祠。

(0)

春兴

雪花初著鸳鸯瓦,叠嶂疏林入图画。

春工不作两样心,尽遣根荄赴陶冶。

我昔年少曾买春,著尽榆钱不多价。

春应索价来觅人,客气今犹不相下。

待领春风归去家,家山却有疗愁花。

邻公大段作春计,小囿栽花今数世。

但憎赤脚婢恼人,要逐丫鬟同拾翠。

(0)

徽宗皇帝挽歌词五首·其三

脱屣初无恋,遗弓故不忘。

金盘徒自耸,玉碗且深藏。

付托归真主,经营有旧章。

柏城森渭水,空愧寝中郎。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