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日杂言·其二》
《五日杂言·其二》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少妇缝鸡嗉,金云蹙绛纱

斜簪珠络索,倒插榴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倒插(dào chā)的意思:指事物顺序颠倒或逆向插入

鸡嗉(jī sù)的意思:形容人嗓音尖细刺耳。

绛纱(jiàng shā)的意思:绛纱是指一种红色的细布料,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情感。

榴花(liú huā)的意思:比喻美丽而短暂的事物。

石榴(shí liú)的意思: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可分割。

珠络(zhū luò)的意思:珠宝的串联,比喻关系密切或琐碎的事物的连接。

石榴花(shí liú huā)的意思:形容事物美好而短暂,如同石榴花一样红艳而易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妇在端午节这天的装扮与活动,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和细腻的生活场景。

首句“少妇缝鸡嗉”,以“鸡嗉”这一端午节传统食品,暗示了端午节的习俗,同时也为下文描绘少妇的装扮和活动埋下了伏笔。鸡嗉,即鸡的内脏,常被用来包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

次句“金云蹙绛纱”,通过“金云”和“绛纱”的对比,展现了少妇服饰的华美与精致。“金云”可能指的是金色的云朵图案,而“绛纱”则是深红色的丝绸,两者结合,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图案精美,体现了少妇对节日的重视和对美的追求。

第三句“斜簪珠络索”,描述了少妇在头上佩戴珠络索的情景。珠络索是一种装饰品,通常由珍珠串成,斜插于发间,既增添了头饰的华丽感,又体现了女性的优雅与端庄。

最后一句“倒插石榴花”,则以“倒插”这一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少妇在节日里活泼、俏皮的一面。石榴花象征着吉祥和多子多福,倒插的方式既符合传统习俗,也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生活气息浓厚的画面,展现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社会中普通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齐天乐 己卯春,客楼雨中怀小裕故人行乐

东风吹雨春城晚,黄昏小楼人静。
燕子朱帘,谯门画角,收拾柳边残暝。
微镫照影,叹尘满书床,火销香鼎。
客里王孙,故家乐事尚能省。
人生壮游几许,旧鸥应怪我,沙上盟冷。
刻烛催诗,倾尊款话,长忆西窗风景。
相思有兴。
待官渡回潮,野桥吟艇。
莫遣啼鹃,夜深惊梦醒。

(0)

浪淘沙·佳丽古神州

佳丽古神州。
画出营邱。
龙飞凤舞小瀛洲。
一自水流东去后,多少离愁。
湖上泛龙舟。
歌吹悠悠。
翠华黄屋旧曾游。
王气消沉遗恨在,烟水空

(0)

齐天乐 张翔南寓金陵时,尝有寄金子尚魏彦

,独以赏音见许,而不知予频年连婴逆景,久疏词笔,非复向时怀抱矣,戊申秋杪,邾仲羲持示词卷,且辱彦文寄声,并索近作入卷,乃为倚歌二阕,其一以答彦文,其一以喜翔南还家当年放浪苏台下,长从故人诗酒。
茧帖飞花,*弦度曲,思绕阊门杨柳。
星霜易久。
怅十载分携,几番回首。
沧海尘昏,屋梁落月尚依旧。
山林何处寄傲,不如人意事,长是八九。
有客传书,多君玩世,况是不忘衰朽。
明朝见从。
纵少壮难追,好怀还有。
醉墨淋漓,浩歌开笑口。

(0)

点绛唇 秋夜横泖旅窗听雨,有怀故园

两鬓秋风,掩关坐听黄昏雨。
灯前自语。
世乱甘清苦。
蔓草愁烟,荒却东陵圃。
归期阻。
荆榛满路。
投老知何处。

(0)

齐天乐 寄张翔南

六朝千古台城路,伤心几番兴废。
形胜空存,繁华暗老,举目江山还异。
风尘万里。
柰迁客驱驰,去程迢递。
故旧相望,雁边消息缈难寄。
春风凤皇台上,转蓬回首处,应叹身世。
江总情深,陈琳檄倦,投老竟成归计。
斜阳某水。
且净洗缁衣,任休行李。
只怕东山,兴来还又起。

(0)

沁园春 早春雨中遣怀

菜甲封泥,桃英怯冻,浅寒尚浓。
正小窗深掩,暮云低密,颓垣半露,残雪玲珑。
冷逼单衣,愁欺倦枕,暗度一番花信风。
年光在,但尘襟耿耿,镜鬓匆匆。
十年旧梦无踪。
算何异、天涯随转蓬。
甚**坊陌,灯宵闲过,沉沉烟雨,酒兴谁同。
鸟已春声,人犹旧感,点检芳菲前事空。
莺花好,更明年此际,何处相逢。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