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郊四首次百旃韵·其四》
《春郊四首次百旃韵·其四》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花落晴郊舞乱英,双文小鸟叫新莺。

景阳芳草埋宫井,青冢燕支馆甥

一哭残春望帝,如泥万事问刘伶。

愁来读史添孤愤,反谓秦灰百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城(bǎi chéng)的意思:指很多城市,形容数量众多的城市。

残春(cán chūn)的意思:指春天即将过去或已经过去,只剩下一点残余的春意。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孤愤(gū fèn)的意思:孤独愤怒,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感到孤立无助而愤怒。

馆甥(guǎn shēng)的意思:指遭到打击、挫折或失败的人。

景阳(jǐng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升起时的光景,形容景色明亮、美丽。

秦灰(qín huī)的意思:指秦朝时期的御史台,也用来比喻权势熏天,官僚腐败的现象。

青冢(qīng zhǒng)的意思: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双文(shuāng wén)的意思:指文字双行,含有两种不同的意思。

万事(wàn shì)的意思:万事如意是一个祝福的词语,意思是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如愿以偿,顺利成功。

望帝(wàng dì)的意思:望着天空向帝王祈求心愿。

燕支(yàn zhī)的意思:燕子支撑在枝头,比喻依靠他人或外力维持自己的地位或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郊野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花落晴郊舞乱英”,以“花落”点明季节,以“晴郊”展现开阔的自然环境,而“舞乱英”则生动描绘了花瓣随风飘散的美丽画面。次句“双文小鸟叫新莺”,通过“小鸟叫新莺”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景阳芳草埋宫井,青冢燕支恨馆甥”两句,运用典故,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景阳宫井与青冢,分别指向南朝和北朝的历史遗迹,蕴含着对往昔繁华与衰败的感慨。同时,“馆甥”可能暗指与诗人有关联的家族或朋友,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哀思。

“一哭残春哀望帝,如泥万事问刘伶”两句,借用了古代帝王与隐士的故事,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无奈与哀叹。望帝是古代传说中的蜀王杜宇,他死后魂化为鸟,悲鸣不已;刘伶则是东晋时期的隐士,以饮酒著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愁来读史添孤愤,反谓秦灰胜百城”表达了诗人读史时的感伤与愤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尽管历史上的帝王们拥有庞大的疆域,但最终都化为尘土,不如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思考与情感更为宝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句·其五

海天腊尽冻初融。

(0)

寻严丹丘东潭居二首·其二

山斋棂牖疏,水月连春雾。

今夕定何夕,清心欣所遇。

如从天姥游,似得招提趣。

幽梦出云时,匆匆山鸟曙。

(0)

相逢行

冯夫子,神仙中人乃如此。

几载长怀玉树枝,昨来曾见蛟龙字。

志合神凝杯酒閒,谁知豁尽平生事。

与君高会日挥金,击剑谈玄复弄琴。

看君自是青云器,何事常悬沧海心。

我今与君真莫逆,世上悠悠谁复识。

百年飘忽或须臾,万里青霄一飞翼。

且将耕钓任吾身,君亦床头有周易。

冯夫子,我欲劝君饮,君当为我歌。

眼前万事莫可理,纷纷黄叶埽更多。

长风吹天送落日,秋江日夜扬洪波。

只今留君不尽醉,别后相思知奈何。

(0)

送张季远入京

手把一枝菊,赠金千里行。

山川遥满目,何处是吴京。

饮罢北风起,萧萧胡雁声。

东流傥未尽,见我望君情。

(0)

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其三

家有园池乐寿康,君恩广大寿无疆。

玉龙自是神仙骨,紫殿容依日月光。

不织不蚕时赐帛,无功无过岁支粮。

老臣得此知惭愧,家有园池乐寿康。

(0)

送仲时弟

江关千里隔山川,有弟能来慰眼前。

方喜雁行随处乐,可堪蟾影别时圆。

暑行勿亟宜强饭,湍激多惊莫问船。

归到家山相劳苦,团栾恰是菊花天。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