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皇帝(huáng dì)的意思:指一代人中最杰出、最受尊崇的人物。
尽先(jǐn xiān)的意思:尽量争先。尽力争取先做。
举足(jǔ zú)的意思:举起脚来。形容轻易举起脚步,行走自如。
履时(lǚ shí)的意思:按时履行,守时办事。
气尽(qì jìn)的意思:指精神力量或体力耗尽,没有力气再继续下去。
秦皇(qín huáng)的意思:指秦始皇,形容统治者权力极大,威严无比。
轻举(qīng jǔ)的意思:轻而易举地举起或移动物体,形容事情容易做到。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相疑(xiāng yí)的意思:互相怀疑或猜疑。
小试(xiǎo shì)的意思:进行初步尝试或试验,以便了解情况或能力。
重轻(zhòng qīng)的意思:指对待事物或问题的认真程度,以及对待人情的态度。表示对事物或问题重视与不重视的程度。
- 鉴赏
这首诗《题圯下授书图(其一)》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通过对圯下授书这一历史典故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对历史人物与权力更迭的深刻洞察。
首句“小试他年帝者师”,以一种谦逊的姿态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暗示着主人公虽未显赫一时,但已具备了成为帝王之师的潜质。这既是对个人才能的自信,也暗含着对历史传承与教育作用的重视。
次句“重轻举足莫相疑”,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权力与责任面前的谨慎态度。这里的“重轻”不仅指权势的轻重,更是对行动后果的深思熟虑,提醒人们在做出决定时应审慎考虑,避免因一时的轻率而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第三句“一君万祀秦皇帝”,将目光投向了历史上的秦始皇,这位统一六国、建立帝国的君主,以其功绩与暴政并存的形象,成为了权力与统治力的象征。通过对比,诗人似乎在探讨权力的双面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最后一句“气尽先生堕履时”,引用了圯下授书的典故,即汉高祖刘邦在圯上遇到黄石公,后者故意让鞋掉入桥下,要求刘邦亲自拾回,以此考验其是否具备成为帝王的品质。当刘邦完成任务后,黄石公赠予他兵书,预示了他日后成就大业。此句中的“气尽”与“堕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可能指的是力量的耗尽或精神的疲惫,后者则是通过实际行动展现的坚韧与毅力。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蕴含了对个人成长与自我超越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圯下授书这一典故,巧妙地融入了对个人修为、历史责任以及权力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洞察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