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园路必经,春跸小延停。
僧野罢禅戒,佛空泯色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独乐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祗园路必经,春跸小延停”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春天的寺庙之路,诗人必定会经过,而此刻,他似乎在寺庙停留稍作休息。这里运用了“春跸”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宁静氛围,也暗示了诗人身份的尊贵或对这一时刻的特别重视。
接着,“僧野罢禅戒,佛空泯色形”两句,诗人通过描写僧人们结束禅修,佛像似乎失去了具体形态,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归静的意境。这里的“泯色形”不仅指佛像的色彩和形状消失,更深层地表达了心灵的净化与超越物质世界的追求。
“少年频此宿,古柏镇前庭”则转为对寺内环境的描绘,年轻僧人频繁在此住宿,古柏树挺立于庭院之中,既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象征着生命的永恒与自然的宁静。古柏作为自然界中的长者,静静地守护着寺院,成为诗人内心平静的象征。
最后,“似向高斋话,鬓霜添几星”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诗人与僧人的对话比作是高雅的交谈,仿佛在高雅的书房中进行,而诗人的鬓发已如霜白,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独乐寺的宁静与庄严,以及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云梁千尺。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
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今夕何夕。杯残月堕,但耿银河漫天碧。
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遗芳掩色,真恣凝澹,返魂骚畹。
一盼。千金换。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离烟恨水,梦杳南天秋晚。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