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公(bā gō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受到贬低、轻视、不受重视。
褒贬(bāo biǎn)的意思:褒贬是指对事物进行评价,分别表示赞扬和批评。
才华(cái huá)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非常出众,具有很高的才华和能力。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冠时(guān shí)的意思:指在某个时代或某个领域中具有最高地位或最高声望的人。
两参(liǎng cān)的意思:指虚与实、实与虚、上与下、下与上等相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对象。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霄客(xiāo kè)的意思:指在天空中飞行的人,比喻志向远大、胸怀广阔的人。
- 翻译
- 班超的才华在当时无人能及,
但对他的评价为何却有高低之分。
- 注释
- 班葛: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将领和外交家。
才华:才能和智慧。
尽冠时:最为杰出。
如何:为什么。
褒贬:赞扬和批评。
两参差:不一致,有差异。
八公:指东汉名士杨震、李固等人。
并号:一同被称为。
翀霄客:翱翔天际的宾客,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谁作:是谁。
当年:当年之事。
诣吏辞:拜访官员,请求辞官归隐。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盛年时的才华和地位,以及他与同僚间微妙的关系。首句“班葛才华尽冠时”,言及官场中人才济济,各显其能之时。"如何褒贬两参差"则表达了对这些人或事物评价难以一概而论的复杂情感。
接着,“八公并号翀霄客”一句,通过“八公”这个称呼,暗示了一种非正式的尊敬和亲昵,同时“翀霄客”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些人物在官场中如同云游四海、不受拘束的超然态度。
最后,“谁作当年诣吏辞”一句,通过提问形式强调了一种迷惘和怀旧之情。"诣吏"指的是古代士人向官府递交书信或请愿事务,而这里则是在追寻往昔,询问在当年那些辉煌岁月中,是谁写下了那份请求任职的辞章。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过往荣光的怀念,也透露出了对官场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洞察。通过优美的笔触和巧妙的语言游戏,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