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答 守 之 宋 /钱 时 除 却 周 人 孰 与 归 ,纷 纷 装 点 入 时 宜 。豳 风 七 月 今 谁 嗣 ,不 补 君 王 不 是 诗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豳风(bīn fēng)的意思:指古代豳国的风俗习惯,也用来形容古代的乐曲。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除却(chú què)的意思:除去,排除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七月(qī yuè)的意思:指夏天的七月,也可泛指夏季。
入时(rù shí)的意思:指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时宜(shí yí)的意思:指符合当前时代背景或环境所适宜的事物或行为。
孰与(shú yǔ)的意思:指两者之间的优劣或胜负关系。
装点(zhuāng diǎn)的意思:用美化的手法来装饰或点缀事物,使其更加漂亮或吸引人。
- 翻译
- 除了周朝的人,还有谁能回归,纷纷扰扰都迎合时尚。
《豳风·七月》这样的传统,如今谁来继承,如果不为君王而作,就不是真正的诗歌。
- 注释
- 周人:指周朝的人民或文化传统。
归:回归,这里指保持或传承某种文化。
纷纷装点:形容众多事物纷繁复杂,迎合时俗。
时宜:时代潮流或当时的喜好。
豳风七月:《诗经》中的一篇,描述农事活动。
嗣:继承,接续。
君王: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不是诗:不符合诗歌应有的深意和目的。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时所作的《和答守之》。诗中,诗人通过对周人文化的怀念,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追思和对时下风气的忧虑。"除却周人孰与归"一句,暗示了诗人认为除了周人的文化精神外,其他难以找到可以效仿或回归的对象,暗含对淳朴风尚的向往。"纷纷装点入时宜"则批评了当时社会过分追求迎合时尚的现象,缺乏深层的文化内涵。接着,诗人以"豳风七月今谁嗣"质问,意在指出《诗经·豳风》中那种反映农事生活的淳朴诗歌传统是否还有人继承。最后,"不补君王不是诗"强调,如果诗歌不能承载教化君王、提升社会道德的作用,那么这样的诗歌就失去了其本质价值。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钱时对于诗歌艺术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安履山房赠舅氏启孙二首·其一
黄鹄恣冥翮,寒松挺贞干。
纵尔寡谐合,允为明哲叹。
舅氏甘隐沦,幽栖抱璀璨。
冒枕白云多,隐几青山乱。
岩扉暮霭浮,风树空音散。
流坎任所止,豕鹿聊为伴。
不苦扬雄吃,而爱长卿慢。
原阡竭心力,愚谷安昏旦。
翻嫌鹿门叟,累彼妻孥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