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阳(cán yáng)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前的残余余晖,也比喻衰老、衰败的景象。
风波(fēng bō)的意思:指风和波浪,比喻社会上的动荡和纷争。
浮槎(fú chá)的意思:比喻事物漂浮不定,没有稳定的根基。
枯木(kū mù)的意思:指干瘪、干枯的树木,比喻衰老或者失去生机。
牢落(láo luò)的意思:指困扰、束缚、无法自拔的境地。
南朝(nán cháo)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系列朝代,特指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
人形(rén xíng)的意思:盲目跟随他人的意见或言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神物(shén wù)的意思:指神奇的物品或者具有非凡能力的物品。
黍稷(shǔ jì)的意思:黍稷是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也代表着农业丰收和国家富饶的象征。
水气(shuǐ qì)的意思:指在某种事物中存在着水分或湿气。
四时(sì shí)的意思:四季,指一年四个季节的循环变化。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为主(wéi zhǔ)的意思:作为主要的、主导的。
无因(wú yīn)的意思:没有原因、没有缘由
- 翻译
- 暮色乌鸦叫声嘈杂,庭院草木丛生,枯木仿佛人形。
或许只有神灵才是这里的主宰,不一定会有木筏带来神迹。
八月的风浪无法吹散,四季祭祀的谷物香气四溢。
南朝诗人庾信无缘再写,这座祠堂前只有湿气和腥味弥漫。
- 注释
- 乌噪:乌鸦鸣叫。
残阳:傍晚的太阳。
草满庭:庭院草木茂盛。
枯木似人形:枯树形状像人。
神物:神灵。
未必:不一定。
浮槎:木筏。
风波:风浪。
飘不去:无法吹散。
黍稷:谷物。
荐惟馨:祭祀时的供品香气。
庾信:南朝诗人庾信。
无因赋:无缘再写诗。
牢落:荒凉。
水气腥:湿气带有腥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秋景,诗人在一处破败的庭院中感慨良多。开篇两句“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勾勒出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地方,乌鸦叫声中透露出一种萧瑟之感,而荒废的庭院和形似人的枯木,则增添了一份凄凉与孤寂。
接下来的两句“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力量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凡俗世界中的不平等和无常的思考。这里的“神物”指的是那些超乎寻常、具有特殊魅力的事物,而“只应神物长为主”则是说这些非凡之物理应永远居于主导地位。
随后,“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八月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在空中飘荡却久久不散,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一种描绘。
最后,诗人提到了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受到庾信无题赋的启发,但自己的心境却是被困顿和不自由所笼罩。这里的“牢落”形容诗人的情感状态,而“祠前水气腥”则可能暗示着某种污秽或不洁,这与庾信赋中那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形成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荒废庭院和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潮
纳纳春潮草际生,商船鸣橹趁潮行。
封书欲寄天涯意,海水风涛不计程。
丑奴儿慢/采桑子慢
明眸秀色,别是天真潇洒。
更鬓发堆云,玉脸淡拂轻霞。
醉里精神,众中标格谁能画。
当时携手,花笼淡月,重门深亚。
巫峡梦回,已成陈事,岂堪重话。
谩赢得、罗襟清泪,鬓边霜华。
念□伤怀,凭阑烟水渺无涯。
秦源目断,碧云暮合,难认仙家。
思君子歌
小人足谄媚,君子无猜忌。
开口揄扬皆圣贤,满腹包藏尽仁义。
修辞复古振淳风,折槛触鳞彰直气。
善世既不伐,遁世亦无闷。
自同流俗混光尘,不与常人斗分寸。
展矣斯人欲见之,一夕辗转九回思。
终日踌躇无所遇,飒飒西风木叶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