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霜冬夏白,岸树古今苍。
让国怀虞帝,征苗忆禹王。
傍徨(bàng huáng)的意思: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变态(biàn tài)的意思:指人的行为、思想或事物的性质异常、反常。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高见(gāo jiàn)的意思:指见解高明、独到的意见或建议。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让国(ràng guó)的意思:指出让国家的大事给他人处理,表示自愿放弃权力,服从他人的决策。
山势(shān shì)的意思:指山的形势或势力。也用来形容某种形势或势力的强大和威势。
倚槛(yǐ kǎn)的意思:倚槛是指依靠着栏杆或门槛,形容人倚靠在窗前或门边,抚琴吟诗、吟咏自得其乐的情景。
这首清代张盖的《登海光楼》描绘了登楼远眺的景象。首句“城远随山势”展现了城市依山而建的壮观,暗示了地理位置的险峻与壮丽。次句“楼高见海光”则点出海光楼的高耸,以及由此带来的开阔视野和海景的明亮。
“池霜冬夏白”写出了池塘水面无论冬夏都保持着如霜的清澈,反映出环境的洁净和季节变化的恒常。接下来,“岸树古今苍”强调了岸边树木历经岁月沧桑,依然苍翠挺拔,寓意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永恒。
诗人借“让国怀虞帝,征苗忆禹王”表达了对古代贤君虞舜和大禹的敬仰,寓含了对高尚品德和治水精神的追思。最后两句“浮云看变态,倚槛独傍徨”,通过观察飘忽不定的浮云,诗人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历史长河中个人的孤独与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