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二如理实见分第五》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五部分,名为“如理实见分”。诗中以佛教禅修的视角探讨了个体与法身、实我与幻相之间的关系。
"方明实见身",这里的"方明"可能指的是智慧的开启,"实见身"则指通过修行见到真实的自我。然而,紧接着诗人指出"见身非是身",强调这种看见的自我并非实体,而是超越世俗理解的虚妄之身。
"法身无所得","法身"在佛教中代表本性的清净体,诗人说无法通过常规途径获取或抓住,暗示了法身的空性和不可捉摸。
"非相本来人","非相"指的是超越形相的真理,"本来人"则指向人的本质或真实存在。诗人强调,真正的自我并非由外在形式决定,而是超越现象,回归到本来的无相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否定,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佛教关于空性与实相、个体与法身的哲学观念,鼓励人们透过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浩歌行
黄金何以藏岩山,珠玉何以捐湖泉。
重华所宝不在此,金珠自在山泉间。
不事采求贵异物,曰藏曰捐岂不然。
晋武焚雉裘,羊车驾末年。
贞元明诏却瑟瑟琼林,大盈乃计锱铢焉。
不恒其德饰观听其究,鲜不笑柄千秋传。
重华非藏亦非捐,慎莫误会陆贾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