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二如理实见分第五》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二如理实见分第五》全文
宋 / 释印肃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方明实见身,见身非是身。

法身所得,非相本来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法身(fǎ shēn)的意思:指佛陀的身体或佛法的体现。

方明(fāng míng)的意思:指道路明亮,光明正大。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来人(lái rén)的意思:指需要帮助或支援时,呼唤他人前来。

实见(shí jiàn)的意思:亲眼所见,真实可信。

所得(suǒ de)的意思:指个人或团体在某种活动中所得到的利益或收益。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五部分,名为“如理实见分”。诗中以佛教禅修的视角探讨了个体与法身、实我与幻相之间的关系。

"方明实见身",这里的"方明"可能指的是智慧的开启,"实见身"则指通过修行见到真实的自我。然而,紧接着诗人指出"见身非是身",强调这种看见的自我并非实体,而是超越世俗理解的虚妄之身。

"法身无所得","法身"在佛教中代表本性的清净体,诗人说无法通过常规途径获取或抓住,暗示了法身的空性和不可捉摸。

"非相本来人","非相"指的是超越形相的真理,"本来人"则指向人的本质或真实存在。诗人强调,真正的自我并非由外在形式决定,而是超越现象,回归到本来的无相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否定,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佛教关于空性与实相、个体与法身的哲学观念,鼓励人们透过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

作者介绍
释印肃

释印肃
朝代:宋   号:普庵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猜你喜欢

江南弄

江南弄,吴国弦,韶秀山川澹荡天。

照耀朱楼绿树,轻盈翠盖兰船。

谁家殢意期来毂,何处离情怨去鞭。

去鞭来毂纷无已,借问谁能忘忧喜。

忘忧喜,长流不尽春江水。

(0)

浩歌行

黄金何以藏岩山,珠玉何以捐湖泉。

重华所宝不在此,金珠自在山泉间。

不事采求贵异物,曰藏曰捐岂不然。

晋武焚雉裘,羊车驾末年。

贞元明诏却瑟瑟琼林,大盈乃计锱铢焉。

不恒其德饰观听其究,鲜不笑柄千秋传。

重华非藏亦非捐,慎莫误会陆贾萹。

(0)

三月晦宿长平驿偶成二首·其二

笼烟古驿柳依依,贾令池台今是非。

傍晚停车来住宿,刻成遮莫送春晖。

(0)

济南病中杂诗·其四

志怪心犹喜,谈经气已平。

遥寻海上客,长谢鲁诸生。

识字真多累,为儒例合轻。

未应伏皂马,犹作夜深鸣。

(0)

送陈理堂学博归江南·其四

欲换头衔爱冷官,如君无意得来难。

醉时欲碎珊瑚树,醒后仍餐苜蓿盘。

但去莫嫌经舍窄,就中差觉宦途宽。

江山诗酒须行意,好为师儒一洗酸。

(0)

移家来京师·其四

江乡愁米贵,何必异长安。

排遣中年易,支持八口难。

毋须怨漂泊,且复话团圞。

预恐衣裘薄,难胜蓟北寒。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