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京路》
《京路》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西来为看秦山雪,东去缘寻洛苑春。

来去腾腾两京路,闲行除我更无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īng
táng / bái

西láiwèikànqínshānxuědōngyuánxúnluòyuànchūn

láiténgténgliǎngjīngxiánxíngchúgèngré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来去(lái qù)的意思:表示人或事物的到来和离去。

两京(liǎng jīng)的意思:两京是指北京和南京这两个历史上的重要都城。

洛苑(luò yuàn)的意思:洛苑是指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个美丽的宫殿,用来形容景色优美、花园风景如画的地方。

腾腾(téng téng)的意思:形容烟、气、雾等向上升腾的样子,也用来形容兴起、充满的样子。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闲行(xián xíng)的意思:指没有目的地、没有计划的行走,形容闲散无聊。

注释
西来:从西方来。
秦山雪:秦岭的雪景。
东去:向东而去。
洛苑春:洛阳的春天,洛苑指洛阳的皇家园林。
腾腾:形容忙碌的样子。
两京路:指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道路,两京分别指唐朝的首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
闲行:悠闲地行走。
除我更无人:除了我,没有其他人这样悠闲。
翻译
从西方特意来看秦岭的雪景,向东而去寻找洛阳的春天。
在这忙碌的两京(长安与洛阳)路上,只有我闲适地行走,再无他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与洛阳两地之间往返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开篇“西来为看秦山雪,东去缘寻洛苑春”两句,以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诗人的行动轨迹和情感追求:西行是为了欣赏秦岭大雪的壮丽景色,而东行则是为了探访洛阳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这里,“秦山雪”象征着高洁、清冷,而“洛苑春”则代表了温暖、繁盛,诗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感受表现出了深厚的情感。

接着,“来去腾腾两京路,闲行除我更无人。”这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再现了诗人在长安与洛阳之间往来的情景。“腾腾”形容道路上的行走气氛,既表现了诗人的频繁往返,也传达了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最后,“闲行除我更无人”,则突显出诗人在这条繁华都市间往来的大道上,却享有着独特的宁静与孤独,这种感觉既是对城市喧嚣的一种超脱,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白。

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但却蕴含深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求自我精神寄托的愿望。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高阳台.西湖

落叶浸愁,凉思警醉,衰杨恰似眉弯。

病起秋深,云烟一倍清孱。

凭栏冉冉斜阳下,有断魂、分付湖山。

乍超然、精爽飞扬,不似人间。

蓬莱清浅今何许,但歌残黄竹,信杳青鸾。

为问逋仙,孤山谁伴荒寒。

苧萝村下相逢地,想月娥、依约婵娟。

又高城、鼓角声催,策马孤还。

(0)

苏幕遮

研生尘,琴结网。一枕新凉,心坠沧江上。

斗柄低垂天宇旷。耿耿秋河,不隔蓬莱仗。

掩银屏,回玉帐。约略年时,环佩传清响。

和梦和愁閒自想。落叶声琤,误听黄鸡唱。

(0)

初秋夕咏怀次和宗武

苍天已死立黄天,送老蛙声又十年。

九逝骚魂当月落,万方兵气动秋先。

星河写壁生图画,风叶喧阶自管弦。

莫睨针楼妒儿女,卖痴木榻亦将穿。

(0)

秋兴,三叠前韵

秋烟漠漠锁荒林,隔岸楼居气象森。

逝水为谁留泡影,流光不惜分馀阴。

一场筵散轻分手,千里月明共此心。

等是不堪愁里听,朝来寒雨晚来砧。

(0)

无题,集元人句

唤取青蛾对酒歌,思归无路欲如何?

寄来妙句能相忆,别后悲欢事几多。

(0)

勖用济

君不见侯家夜夜朱筵开,残杯冷炙谁怜才。

长安三上不得意,蓬头黧面仍归来。

呜呼世情日千变,驾车食肉人争羡。

读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