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龙(bā lóng)的意思:形容事物众多、繁盛。
璧月(bì yuè)的意思:指美丽的月亮,也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濒海(bīn hǎi)的意思:濒海指的是靠近海洋或临近海岸的意思。
步虚(bù xū)的意思:形容人的行动虚浮不实际。
道士(dào shì)的意思:指道教的修行者、信奉道教的人。
隔山(gé shān)的意思:指两地相隔很远,像隔山一样遥远。
归林(guī lín)的意思:指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金风(jīn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如黄金一般强大的风。
龙朝(lóng cháo)的意思:指有权势的朝代或王朝。
南道(nán dào)的意思:南道是一个多义词,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南方地区的特征、风格或习俗。
琪花(qí huā)的意思:形容美丽华丽的花朵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松萝(sōng luó)的意思:形容松散、不拘束。
玉树(yù shù)的意思:指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或事物。
云璈(yún áo)的意思:比喻人的才华和智慧超过常人,出类拔萃。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三十六(sān shí liù)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无法预测或掌握。
- 注释
- 终南:指终南山,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道士:修道之人。
松萝:松树和藤萝,象征清幽环境。
翠阴:青翠的树荫。
八龙:神话中的神兽,象征神秘力量。
洞:龙的居所,可能指山洞或仙境。
群鹿:象征自然和谐。
林:森林。
琪花:神话中的珍奇花朵。
金风:秋风。
玉树:形容树木如玉般美丽。
璧月:明亮如璧的月亮。
三十六坛:道教仪式中的坛场。
钟鼓:宗教仪式中的乐器。
云璈:云中的笙箫等乐器。
步虚音:道教修炼者模仿仙人步虚的歌声。
- 翻译
- 终南山上的道士学习弹奏琴曲,门外松树和藤萝遮蔽着青翠的光影。
海边的八条龙每天清晨从洞穴中出来,隔着山岭的群鹿夜晚返回森林。
经过雨水洗礼的琪花在金色秋风中显得清新,玉树笼罩在薄雾中,璧月低垂沉静。
三十六座坛庙中的钟鼓声已寂静无声,只有云中的笙箫声与仙人步虚的歌声相接。
- 鉴赏
这首宋诗《宿大慈山悟真观》是宋代文人陈允平的作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中道观景象。首句“终南道士学弹琴”,以道士弹琴为引,暗示了清修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接着,“门外松萝锁翠阴”描绘了道观周围环境的幽深宁静,松萝覆盖,绿意盎然。
“濒海八龙朝出洞”运用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仿佛海中的神龙在清晨出洞,象征着道教的超凡力量和自然的敬畏。夜晚,“隔山群鹿夜归林”,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生机与宁静,鹿群归林,寓意着道家追求的返璞归真。
“琪花过雨金风澹,玉树笼烟璧月沉”两句,通过描绘雨后清新、月色朦胧的景色,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氛围。最后,“三十六坛钟鼓寂,云璈声接步虚音”则以钟鼓声和云璈(仙乐)的悠扬,展现出道观的宗教气息,以及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道士生活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慈山悟真观的清幽环境和道教修行的意境,体现了宋代理想化和隐逸的文化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