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叉犹是黄冈竹,细和陶诗饱即休。
- 鉴赏
虞集的《书苏公帖后》是一首对苏轼作品的感怀之作。诗中以“苏木”、“蜀贾舟”、“袜材”、“黄冈竹”等意象,巧妙地联结了对苏轼生平与艺术成就的追忆与感慨。
“苏木空闻蜀贾舟”,开篇即以“苏木”暗指苏轼,通过“蜀贾舟”的虚化,描绘出苏轼在蜀地的行踪与生活景象,既有对苏轼才华横溢的赞叹,也隐含着对其命运多舛的同情。“空闻”二字,透露出一种历史的遥远感和淡淡的哀愁。
“袜材还复望袁州”,进一步将苏轼与“袜材”联系起来,袁州则可能寓指苏轼晚年生活的地点或心境。这里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才华如珍稀之物,还暗示了其生活境遇的艰难与内心的坚韧。
“画叉犹是黄冈竹”,“画叉”可能是苏轼所作画作中的一个细节,而“黄冈竹”则直接指向苏轼的故乡或与之相关的自然景致。这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苏轼艺术创作与自然情感的深切共鸣,同时也蕴含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细和陶诗饱即休”,最后两句以“和陶诗”为引,暗指苏轼与陶渊明的文学渊源,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饱即休”既是对苏轼饱经沧桑后的平静心态的描绘,也是对诗人自我精神追求的一种总结,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生活片段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苏轼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省试风光草际浮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
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
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
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
含烟绚碧綵,带露如珠缀。
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