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不成声,子心异吾心。
莫作风入松,怀垄情未任。
此焉吾所乐,目极送归禽。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得不(dé bù)的意思:表示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可能发生某种情况或结果。
归思(guī sī)的意思:回想;思念;怀念
过于(guò yú)的意思:超过一定程度,过分。
好音(hào yīn)的意思:好音指的是美好的声音或悦耳的音乐。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鸣琴(míng qín)的意思:指弹奏琴声,比喻音乐艺术的表达。
目极(mù jí)的意思:指眼睛的瞳孔极小,形容目光极为集中或专注。
尼父(ní fù)的意思:指对别人的父亲不敬,不尊重。
笙歌(shēng gē)的意思: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景象。
十日(s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十天。
水曲(shuǐ qǔ)的意思:指人的行为态度不正直,善于投机取巧,没有原则。
王礼(wáng lǐ)的意思:指宴请客人时所用的珍贵礼品。
先王(xiān wáng)的意思:指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君主或帝王,也可以泛指古代有威望的君主。
祥哀(xiáng āi)的意思:祥瑞和哀悼并存的意思。
有节(yǒu jié)的意思:有节指有分寸、有分寸地处理事情,不过分、不过火。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作风(zuò f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团体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风入松(fēng rù sōng)的意思:指风吹松树时,松针随风摆动的景象。比喻人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心境波动或变化不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若讷上人弹琴》,表达了对若讷上人弹奏琴声的感慨。首句“祥哀已踰月”暗示了环境或心境的哀伤,已经超过了一个月,可能是因为某位尊长的离世。接下来,“遇子弹鸣琴”描绘了若讷上人以琴声寄托哀思,但诗人认为他的琴声未能完全传达出内心的悲痛,因为“子心异吾心”。
“十日成笙歌,尼父非好音”暗指即使琴声如笙歌般华丽,却缺乏真正的悲凉情感,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不会赞赏这种过于矫饰的音乐。诗人强调古代先王的礼仪有所节制,不宜过度渲染哀情。
“莫作风入松,怀垄情未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若讷上人琴声的批评,认为他应该像风入松那样自然流露情感,而非刻意为之。听到流水般的曲调,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归乡之情,勾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而“一闻流水曲,归思在溪阴”便是这种情感的直接表达。
最后两句“此焉吾所乐,目极送归禽”,诗人表示虽然琴声触动了他的归乡之念,但这正是他所享受的,看着鸟儿归巢,自己也仿佛能随着琴声的引导,让思绪飘向远方的故乡。整首诗通过若讷上人的琴声,展现了诗人对于哀乐适度、情感真挚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