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霖何富晴,怪雪忽已积。
不知堆为盐,但未大于席。
得无袁安僵,除是张华识。
半月(bàn yuè)的意思:半个月亮,表示时间的一半。
饱食(bǎo shí)的意思:指吃得饱饱的,饱食一顿。
愁吟(chóu yín)的意思:形容忧愁、忧虑的样子。
愁霖(chóu lín)的意思:形容愁闷的心情像连绵不断的阴雨一样。
大庭(dà tíng)的意思:在众多人面前,公开露面并展示自己的才能或品质。
檐滴(yán dī)的意思:指雨水从屋檐滴下来。比喻言行谨慎小心,不露痕迹。
得无(dé wú)的意思:没有不...的
附火(fù huǒ)的意思:指人附和别人的错误或恶劣行为,以图获得好处或逃避责任。
何论(hé lùn)的意思:何论意味着“为什么要讨论”或者“毫无疑问”。它常常用来表示某事情是不需要争论或者怀疑的。
籍籍(jí jí)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状况艰苦、困顿。
急迫(jí pò)的意思:迫切、紧急
九月(jiǔ yuè)的意思:九月是农历的第九个月,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在成语中,九月常常表示事物的成熟、收获和转折。
块坐(kuài zuò)的意思:指坐得笔直、端正。
狂飞(kuáng fēi)的意思:形容飞得很快,非常迅猛。
面壁(miàn bì)的意思:指被迫退隐或受到严厉惩罚,不能再参与社会活动。
宁当(níng dāng)的意思:宁可选择某种不太理想的情况,也不愿意选择另一种更糟糕的情况。
无乃(wú nǎi)的意思:表示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与预期相反。
虚檐(xū yán)的意思:指虚假的外表或表面的光鲜,实际上内里空虚无物。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月前(yuè qián)的意思:指时间在一个月之前,表示时间的久远。
月晦(yuè huì)的意思:指月亮失去光辉,月色昏暗。比喻事物不景气,前途黯淡。
斋房(zhāi fáng)的意思:斋房是指寺庙或道观中专用于斋戒的房间。
众口(zhòng kǒu)的意思:众多人的口音、声音。表示众多人的一致声音或意见。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斋居中面对秋日连绵阴雨之后突然降下的大雪的复杂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比喻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首句“愁霖何富晴,怪雪忽已积”以“愁霖”(连绵的雨)与“怪雪”(突然的大雪)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天气突变的惊讶与不解。接着,“狂飞九月晦,无乃太急迫”描述了大雪在九月晦日突然降临的情景,用“狂飞”一词生动地表现了雪花飘落的猛烈与迅速。
“宁当大庭贺,终作虚檐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场大雪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奇观的赞叹,也有对可能带来的不便的担忧。接下来的“不知堆为盐,但未大于席”通过将大雪比作盐堆,形象地描绘了雪的堆积情况,同时也暗示了雪量虽大但并未超过日常生活所能承受的程度。
“为祥或为灾,众口纷籍籍”则反映了人们对这场大雪的不同解读,有人视之为吉祥之兆,有人则担心它可能带来的灾害,体现了社会上对于自然现象多样化的解读态度。
后半部分“已闻半月前,何论一日隔”强调了时间的短暂,即使之前已有半月的阴雨,一天的大雪也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接下来的“愁吟欲附火,块坐惟面壁”描绘了诗人面对寒冷时的内心挣扎与外在行为,想要取暖却只能孤独地坐着,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寂寞。
“得无袁安僵,除是张华识”引用了古代典故,袁安困于雪中被张华发现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处境,给予帮助的愿望。最后,“饱食亦已多,敢恨斋房寂”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略带一丝对当前环境的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