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童(bā tóng)的意思:指小孩子的样子或行为像成人一样,成熟、稳重。
别离(bié lí)的意思:离别,分别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多情(duō qíng)的意思:形容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容易动情。
芦管(lú guǎn)的意思:芦管是指芦苇的管子,比喻无能的人或者没有用的东西。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凄清(qī qīng)的意思:形容寂寞冷清,凄凉无人。
清越(qīng yuè)的意思:清新、明亮、高洁的样子或状态。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越女(yuè nǚ)的意思:越女是指古代越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温柔。
竹枝(zhú zhī)的意思:指某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
总相(zǒng xiāng)的意思:总的来说;总体上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国秋天江边的离别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地方特色。诗人以“南国多情易别离”开篇,点明了地点与情感基调,南国之地,多情之人,别离之时,总是伴随着深深的思念。接着,“登高临水总相思”,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环境氛围,无论是登高远望还是临水而立,心中都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凄清越女吹芦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日图景。越女,即来自越地的女子,她们在秋日的江边吹奏芦管,那悠扬的笛声中蕴含着淡淡的哀愁,仿佛是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这里的“凄清”二字,不仅形容了自然环境的凉爽与宁静,也暗含了人物内心的情绪波动。
最后,“绝似巴童唱竹枝”,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地方——巴地,这里的巴童在唱着竹枝歌。竹枝歌是四川地区的一种民歌,以其质朴、深情著称。诗人在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越女的芦管声与巴童的竹枝歌声相提并论,强调了两地音乐艺术的相似之处,同时也暗示了离别之痛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巧妙铺陈,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秋日的江边,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离愁别绪。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重游龙泉寺
溽暑郁我怀,携朋寻高爽。
出城见南山,幽况夙所赏。
龙泉久神异,风雨灵泽广。
别来二十年,老健喜重往。
密树结层阴,峭壁当沆漭。
㟏岈䆗窱入,薜萝分披上。
蹑翠陟其巅,大千指诸掌。
法王宝地尊,霞光罗万象。
景趣犹如昔,理会顿殊曩。
探无悟无极,阅有谢有攘。
临兹诸缘空,耳目余清响。
留连恣遐瞩,浩浩神气朗。
桃源勿劳思,舍此将焉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