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襄城》
《过襄城》全文
唐 / 韩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郾城辞罢过襄城,颍水嵩山刮眼明。

已去蔡州三百里家人不用远来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xiāngchéng
táng / hán

yǎnchéngguòxiāngchéngyǐngshuǐsōngshānguāyǎnmíng

càizhōusānbǎijiārényòngyuǎnláiyí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刮眼(guā yǎn)的意思:形容行动迅速、敏捷。

家人(jiā rén)的意思:指亲属、家庭成员。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嵩山(sōng shān)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中地位崇高、无可撼动。

眼明(yǎn míng)的意思:形容视力敏锐,洞察力强,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已去(yǐ qù)的意思:已经离开或消失了

注释
郾城:地名,古代县名。
襄城:地名,古代县名。
嵩山: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
蔡州:古地名,今河南省汝南县。
三百里:形容路程遥远。
家人:指诗人的亲属。
远来迎:远道而来迎接。
翻译
离开郾城后经过襄城,颖水和嵩山的景色格外鲜明。
距离蔡州已经三百里,家人不必特意远道来迎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襄城时所见之景象与内心情感。"郾城辞罢过襄城,颍水嵩山刮眼明"一句中,"辞罢"意味着告别,表明诗人已经离开了郾城;"过襄城"则是他行程的下一个地点。这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如"颍水嵩山",诗人将自然风光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得景色显得更加清晰鲜明。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还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接着,"已去蔡州三百里,家人不用远来迎"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与感激。"已去蔡州三百里"说明距离已经相当远,但诗人的思念之情却并未因距离而减少;"家人不用远来迎"则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可能是诗人对家人理解和支持的感激,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重视家庭与亲情的一面。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

作者介绍
韩愈

韩愈
朝代:唐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生辰:768~824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猜你喜欢

惜花

一片花辞旧日枝,随风飞去竟何之。

莫教狼籍凝蛛网,愿托馀甘在蜜脾。

(0)

何尹宅牡丹·其二

牡丹花开蝴蝶飞,牡丹花落蝴蝶稀。

河阳无数旧桃李,可恨看花人不归。

(0)

西施捧心

妾住西家本姓施,越王尝胆已多时。

至今独抱心中苦,长向春宫锁翠眉。

(0)

喜何使君至雨中有作·其二

江城春雨酿馀寒,一尺青泥尚未乾。

无限故园桃李树,好花留待使君看。

(0)

送张河泊还乡

清凉远在南海隅,青鸟衔寄云中书。

开缄忍见数行字,阿母手封双泪珠。

为言十载与儿别,复报若翁今永决。

五月儿从阙下还,怅望南云寸心折。

水有行舟陆有马,无复升堂拜郎罢。

七月秋风起布帆,儿归笑指青山下。

儿今无所愿,愿母寿且康。

上堂进荔枝,下堂食槟榔。

槟榔可餐荔可擘,玉立亭亭儿在侧。

更种长松当墓前,慈乌结巢年复年。

(0)

题芝溪送别图

我闻袁安之子孙,何年卜隐芝溪村。

渭阳舅氏不可作,甥乃仗剑登期门。

芝溪之水清见底,中有别情千万里。

鸣笳叠鼓送行舟,东流有尽情无已。

芝溪水有双鲤鱼,芝溪水有明月珠。

明珠莫弹山头雀,双鲤须传海上书。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