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章循之赴嘉善》
《送章循之赴嘉善》全文
明 / 黄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东行翻出国门西,雪路南枝望不迷。

仙吏故乡长水近,美人别恨远山齐。

乍便越舫移萱背,不隔吴歌过韭溪。

家世风流得似向来看剑气成霓。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恨(bié hèn)的意思:不要心怀恨意,不要存有仇恨之心。

出国(chū guó)的意思:离开国家境内,前往外国。

得似(de sì)的意思:像是、仿佛

翻出(fān chū)的意思:翻出是指找出、揭露、发现隐藏的事物或真相。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国门(guó mén)的意思:指国家的边境或国界。

家世(jiā shì)的意思:指家族的世系和家族的声誉。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南枝(nán zhī)的意思:指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人或事物。

世风(shì fēng)的意思:指社会风气、人们的行为举止和道德风尚。

吴歌(wú gē)的意思:吴歌是指吴地的歌曲,也用来比喻美好的歌声或歌曲。

仙吏(xiān lì)的意思:指仙人或神仙担任官职,形容官员清廉、威严,有道德修养。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乡长(xiāng cháng)的意思:乡村的领导人

远山(yuǎn shān)的意思: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到更远的地方去。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辉所作的《送章循之赴嘉善》。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东行翻出国门西,雪路南枝望不迷”,开篇即以“东行”、“国门”、“西”、“雪路”、“南枝”等意象,营造出一幅离别时的景象,既有空间上的转换,又有季节的更迭,暗示着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迷茫。

颔联“仙吏故乡长水近,美人别恨远山齐”,通过“仙吏”、“故乡”、“长水”、“美人”、“别恨”、“远山”等词语,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情感。这里将友人比作“仙吏”,故乡比作“长水”,美人则代表了对友人的深情,而“别恨”与“远山”则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忧虑。

颈联“乍便越舫移萱背,不隔吴歌过韭溪”,运用“越舫”、“萱背”、“吴歌”、“韭溪”等意象,描绘了友人即将乘船离去的场景,同时通过“不隔”二字,暗示了即使在分别之际,友人的歌声仍能跨越距离,传递情感,增添了离别中的温暖与慰藉。

尾联“家世风流谁得似,向来看剑气成霓”,以“家世风流”赞美友人的才华与气质,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看剑气成霓”这一比喻,既是对友人才情的肯定,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前程似锦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个性、才华的赞美,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与美好的祝福,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离别主题的独特魅力。

作者介绍

黄辉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济上四贤咏.崔录事

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

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遁迹东山下,因家沧海隅。

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0)

宫词一百首·其三十四

粟金腰带象牙锥,散插红翎玉突枝。

旋猎一边还引马,归来鸡兔绕鞍垂。

(0)

金盘草诗

今春从南陵,得草名金盘。

金盘有仁性,生在林一端。

根节岁一节,食之甘而酸。

风俗竞采掇,俾人防急难。

巴中蛇虺毒,解之如走丸。

巨叶展六出,软干分长竿。

摇摇绿玉活,袅袅香荷寒。

世云暑酷月,郁有神物看。

天之产于此,意欲生民安。

今之为政者,何不反此观。

知彼苛且猛,慎勿虐而残。

一物苟失所,万金惟可叹。

莫并蒿与莱,岂羡芝及兰。

勤渠护根本,栽植当庭栏。

寄言好生者,休说神仙丹。

(0)

长安道

晓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

梯航万国来,争先贡金帛。

不问贤与愚,但论官与职。

如何贫书生,只献安边策。

(0)

长门怨二首·其一

寂寞故宫春,残灯晓尚存。

从来非妾过,偶尔失君恩。

花落伤容鬓,莺啼惊梦魂。

翠华如可待,应免老长门。

(0)

何满子·其一

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

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

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

深院空闻燕语,满园闲落花轻。

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长日愁生。

谁见夕阳孤梦,觉来无限伤情。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