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陇新牟绿意深,远低村霭近迷林。
昼花早识方宜北,气伏还传候王金。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麦田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麦田的生长状态和季节变换的自然之美。
首句“被陇新牟绿意深”,描绘了麦田在秋季的绿意盎然,新长出的麦苗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绿色深沉而富有生命力。接着,“远低村霭近迷林”一句,通过对比远处的村庄雾气与近处的树林,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麦田的辽阔与和谐。
“昼花早识方宜北,气伏还传候王金。”这两句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节气联系起来,通过“昼花”的变化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同时也点明了“北”、“王金”(可能指农历九月)等特定时间的特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隔岁预思白饼熟,经霜不碍碧云㑴。”这两句则转向对来年的期待,诗人想象着麦子成熟后制作成白饼的情景,同时强调即使经过霜打,麦田依然保持其碧绿的颜色,展现出对丰收的乐观与希望。
最后,“鸣鞭见此芃芃者,又引先时望雪心。”诗人骑马经过这片茂盛的麦田,心中不禁涌起对即将到来的冬雪的期待,这不仅是对自然循环的向往,也是对丰收与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麦生长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与感悟,以及对未来丰收的热切期盼,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
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邻。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