捽茹脍肝均一饱,不知谁圣复谁愚。
《奉酬吴洪二公三和之什·其二》全文
- 翻译
- 容颜衰老懒得修剪白胡须,新的诗作难以比肩纪少瑜的才华。
他曾攀栏杆批驳大禹的佞言,而我则鄙视过分奉承的弘谀之风。
买酒何必过于深奥,穿粗布衣也能体现大勇吧。
撕肉切肝只为果腹,不知谁是圣贤谁是愚者。
- 注释
- 衰容:衰老的容貌。
镊:夹子,这里指修剪。
白髭须:白色的胡须。
追:追赶,这里指比得上。
纪少瑜:古代诗人,比喻才情出众。
攀槛:攀附栏杆,比喻公开批评。
排:斥责。
禹佞:大禹的佞臣,比喻被批评的对象。
下帷:放下帷幕,形容专心读书或研究。
鄙:鄙视。
弘谀:过分的奉承。
瓶沽:买酒。
太玄:过于深奥。
褐博:穿着粗布衣的学者,比喻朴素但有学问的人。
大勇:伟大的勇气,这里指朴素中的智慧。
捽茹脍肝:撕肉切肝,形容粗食。
均一饱:都只是为了吃饱。
圣:圣人。
愚:愚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奉酬吴洪二公三和之什(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开篇“衰容懒镊白髭须,新咏难追纪少瑜。”两句描绘出诗人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往昔时光无法追寻的感慨。这里的“衰容”指的是容颜的衰败,“懒镊”则是形容鬓发如银铜般白,而“新咏难追纪少瑜”则是在表达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接着,诗人在“攀槛公曾排禹佞,下帷我亦鄙弘谀。”两句中,将自己比喻为古代的大人物,如同禹、佞等圣贤,并且自谦地说自己也只是像那些伟大的人物一样,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这里“攀槛”指的是攀登高位,“排禹佞”则是比喻古代圣人,而“下帷我亦鄙弘谀”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谦逊态度。
在“瓶沽何必太玄也,褐博尝闻大勇乎。”两句中,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是否一定要追求非常深奥的道理。这里的“瓶沽”形容酒量的丰富,“太玄”则是指过于玄妙难懂的理论或思想,而“褐博尝闻大勇乎”则是在询问我们是否曾听说过那种不拘小节、敢于冒险的大勇气概。
最后,诗人以“捽茹脍肝均一饱,不知谁圣复谁愚。”作为结束。这两句是对人生的总结和反思,通过形容宴席上食物的丰盛来比喻生命中种种享受与经历,而最后的“不知谁圣复谁愚”则是诗人对于智慧与愚昧之间界限的模糊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邃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历史以及个人在世上的微小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其二
谁把秋花绚满林,西星作意用工深。
聿来胥宇香为窟,乃裹糇粮粟是金。
柯在好添修月斧,杵寒莫上捣衣砧。
小山富贵谁能及,桃李漫山响寂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