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其四》
《秋日·其四》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还乡明日事,可奈簿书劳。

弃置同病风尘二毛

酒如泾水浊,枕对华山高。

不是秋色,何人见反骚。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簿书(bù shū)的意思:指写字、记事的书籍。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二毛(èr máo)的意思:指价值低廉、不值钱的东西或人。

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华山(huà shān)的意思:华山指的是中国的一个著名名山,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名誉或声誉。

还乡(huán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故乡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故乡。

泾水(jīng shuǐ)的意思:比喻言行谨慎,小心翼翼。

可奈(kě nài)的意思:无法可奈、无可奈何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弃置(qì zhì)的意思:抛弃、放下、不再使用或关心某物或某人。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同病(tóng bìng)的意思:指同样患有某种疾病或遭受相同的痛苦。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秋日(其四)》。诗中描绘了诗人归乡后面对官府文书的劳碌,以及在繁忙政务之余,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逃避。通过“酒如泾水浊”这一形象比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闷与无奈。而“枕对华山高”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渴望在高耸的华山之巅寻求心灵的宁静。最后,“不是清秋色,何人见反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即使在清秋时节,也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整首诗情感细腻,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中秋佳月独游垂虹亭有怀胡完夫苏子瞻钱安道·其三钱安道

玉兔光中系小桅,长虹影里倒樽罍。

一年此夜清秋半,万里无云霁色开。

月女婵娟如有旧,波神安稳亦怜才。

合须豪饮酬佳赏,不共乌台御史来。

(0)

挽丞相祁国公三首·其三

强壮登黄阁,斑衣衮绣成。

飞声追丙魏,有子继韦平。

舟楫川方济,龙蛇梦倏惊。

天胡啬遐寿,举世但哀荣。

(0)

草·其四

长淮何处雁声多,西去涡心北迈河。

影逐泗滨烟月艇,阵惊亳邑水云蓑。

小王草笔终难学,苏武陵书果若何。

陲草边芦两萧索,远陪砌女作离歌。

(0)

程朱之学·其四

大中岂难明,不偏立可得。

偏似扶醉人,中如正柱石。

亭亭即道体,截截皆天则。

一毫不可裒,一发不可益。

舜君与尧民,万世作程式。

颜仁及曾孝,亦足立人极。

倘或增减之,病痛自千百。

立如偏重船,可坐见没溺。

形象亦易知,体段非不的。

柰何秦汉来,如瞽于五色。

(0)

挽诗

蝇头蜗角总虚名,公擅儒林一老成。

四德兼全空翠袖,一丘何暇问苍生。

书窗掩月鸡同梦,琴室临溪鱼识声。

可惜哲人今已矣,尚存畏敬尽堪刑。

(0)

孟子.善与人同

善出于人元即性,在人在我本无殊。

常人未免为私累,上圣之心道与惧。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