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早入谏院二首·其二》
《早入谏院二首·其二》全文
唐 / 郑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紫云重叠抱春城,廊下人唱漏声。

偷得微吟斜倚柱,满衣花露听宫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唱漏(chàng lòu)的意思:指言语或行为泄露了秘密或隐藏的事情。

花露(huā lù)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气质非常美丽动人。

漏声(lòu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泄露出去,不能保守秘密或隐瞒真相。

微吟(wēi yín)的意思:轻声低唱的吟诵。

下人(xià rén)的意思:指低下的身份、地位或职位。

斜倚(xié yǐ)的意思:指倚靠、依赖或倚靠不稳定。

倚柱(yǐ zhù)的意思:指依靠柱子支撑身体,比喻依赖他人或依赖外力。

重叠(chóng dié)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重叠在一起。

紫云(zǐ yún)的意思:形容山峰或云彩呈现出紫色,也用来比喻高耸入云的峻峭山峰。

翻译
紫色的云层重重叠叠环绕着春天的城市,
走廊上人烟稀少,只有漏壶的声音在回荡。
注释
紫云:形容云层颜色深沉且密集。
春城:春天的城市,指京城或繁华之地。
廊下:走廊。
人稀:人少。
唱漏声:报时的漏壶声。
偷得:悄悄地,暗自。
微吟:低声吟咏。
斜倚:斜靠。
柱:柱子。
满衣花露:衣服上沾满了花瓣上的露水。
宫莺:皇宫中的黄莺鸟。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闲情的诗,通过精巧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在宫廷中的独特体验。"紫云重叠抱春城"一句,以紫云作为背景,将春天的美好与皇宫的壮丽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廊下人稀唱漏声"则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场景,人们不多,时光在悠长的回廊中缓缓流淌。

"偷得微吟斜倚柱"一句,诗人巧妙地捕捉到了宫女们低声细语的情景,她们或许是在谈论着春天的花开,或是分享着彼此的心事。"满衣花露听宫莺"则表现出诗人在这静谧中聆听着宫中的鸟鸣,连自己的衣衫都沾染了花间细微的露珠。这里的"满衣花露"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春日闲适中所体验到的美好与孤寂,以及对于宫廷生活的一种独特感受。

作者介绍
郑谷

郑谷
朝代:唐   字:守愚   号:“芳林十哲”   籍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   生辰:约851~910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猜你喜欢

柳集亡食虾蟆诗因有作

我读柳侯诗,不见虾蟆篇。

所亡谅非一,抚卷为慨然。

不应流落人,吟咏亦不前。

问尔胸中奇,何以能弃捐。

汤汤柳之水,渔无鲂与鳣。

背脊得虾蟆,樽俎荐春鲜。

莫言形貌恶,素蛾与婵娟。

柳侯比豢豹,赖以韩诗传。

如闻大吕方,乃无黄钟圆。

问之州鸠氏,政令恐不宣。

我尝求元唱,其深在九渊。

侯诗虾蟆美,人人垂馋涎。

虾蟆窃自惧,子孙将不延。

奈此文字何,偷攘付蜿蜒。

蜿蜒与虾蟆,腥介每相怜。

遂令连璧孤,不知今几年。

念我少年日,未识侯诗妍。

晚见海上老,口诵尽残编。

因之得扬搉,今古共周旋。

此老可补亡,已矣泪潺湲。

(0)

春晚

春晚何为尚絮袍,强寻乐事慰无寥。

锻声不让雨声急,花影争随幡影高。

莫问糇粮难卒岁,且无甲马在今朝。

书成泥首懒?榇,定是苍生不我遭。

(0)

夜来枕上得四绝句因视王性之谢其相访也末专为渠作·其一

不待功成逐赤松,腐儒毕竟若为功。

田园破碎胡尘里,肠断当年夜雨舂。

(0)

圆机再赋绅字韵诗深得凄切之格降叹之馀叙事为谢

轫车邂逅便相亲,同是山公启事人。

短发何堪临石镜,长怀漫自落泉绅。

谈穷汉士三千牍,问尽胡僧十二因。

茅屋乱山谁复识,当年曾醉上林春。

(0)

即事戏作五言·其一

何处寂寥好,山城太守家。

轻觜木竹笋,大裹白朱砂。

君与旱莲比,实非火候赊。

一官还此是,百务莫淫哇。

(0)

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其一

何处留春意,歌残烛半红。

柳斜双舞破,花落独书空。

欲作经年别,先惊昨夜风。

乌衣多胜概,此际恨难穷。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