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层冰(céng bīng)的意思:层层叠叠的冰,形容冰层很厚或者事物层次很多。
赤日(chì rì)的意思:指炎热的夏日,太阳照射得非常猛烈。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火云(huǒ yún)的意思:形容火势熊熊腾起的样子。
脚踏(jiǎo tà)的意思:脚踏是一个形容词,表示稳固地踩在脚下,不容易摇动或跌倒。在成语中,脚踏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稳重可靠,不会轻易改变立场或背叛。
酷吏(kù lì)的意思:指残暴、苛刻的官吏或治理者。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披襟(pī jīn)的意思:解开衣襟,露出胸怀。形容坦率、豪放、大度。
睡媒(shuì méi)的意思:指人在疲劳时睡觉,能够恢复体力和精神。
思远(sī yuǎn)的意思:思考远大的目标或理想。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知几(zhī jī)的意思:知道多少。
重华(zhòng huá)的意思:指重视国家的繁荣和强大,愿意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自重(zì zhòng)的意思:指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自重自爱,不轻易受到外界的诱惑或影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纳凉》,描绘了夏日酷暑难耐的情境。首句“黄卷无端作睡媒”以书卷引出困倦,暗示炎热使人难以集中精力读书;“火云万朵郁崔嵬”形象地写出烈日炎炎,乌云密布的景象。诗人抱怨“暑如酷吏何当去”,表达对酷暑的厌倦,希望它早日离去。
接着,“薰自重华知几来”借用了古代神话,暗示暑气如同夏禹时代的洪水,不知何时才会消退。诗人身处酷暑,想象着在清凉的山壑中,“脚踏层冰思远壑”,表达了对清凉环境的向往。“手遮赤日厌飞埃”则写出诗人试图抵挡热浪,厌恶尘埃的纷扰。
然而,尽管如此,诗人仍无法摆脱酷暑,只能“披襟坐石不能夜”,夜晚也无法静心。最后,诗以“忽听南山起怒雷”作结,预示着一场可能带来凉意的雷雨即将来临,为全诗增添了一丝期待和转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比喻,展现了夏日的酷热,以及诗人对清凉的渴望和对自然变化的微妙感知。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北风行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后湖晚坐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